案例三:

秀洲区新塍镇火炬社区:多方参与畅通治理“连心桥”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新塍镇火炬社区深耕“五群善治”,构建“一体多元、协同治理”体系,推动形成“人人关注、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格局。

午后阳光和煦,社区网格驿站里茶香氤氲。张阿姨正向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柳月河念叨楼下垃圾桶溢满的事:“天一热就招苍蝇,我孙子总爱往那儿跑……”在驿站里居民们嗑着瓜子、喝着茶,像拉家常般将生活中的“烦心事”自然倾诉,柳月河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满了大家的需求。

火炬社区依托网格驿站搭建议事协商平台,推出“迎宾下午茶”活动,鼓励居民在轻松舒适的氛围里表达自身需求、共商社区未来,通过“居民说诉求—网格驿站征点子—社区分类梳理”机制,将居民意见建议汇聚成高质量的群众“需求清单”。今年以来,社区共收集民意诉求32条,解决率达90.6%。

“远亲不如近邻,相处要多些理解……”退休教师邬老师和居民们分享邻里相处的妙招。2024年1月,火炬社区打造“小炬说事”安全科普栏目,召集党员、退休教师等居民骨干组成“安全导师团”,通过每周公益课堂普及安全知识。截至目前,已开设平安反诈、暑期安全等课程80余期。

社区还挖掘文艺达人、网络博主等资源,共同参与村剧拍摄,聚焦日常高频隐患,自编自导自演《别在车库过道停电动车》等村剧10余部,凭借真实场景引发共鸣。以寓教于乐的形式传递安全理念,提升居民防范意识。

“以前要跑镇上的业务,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办。”社区工作者的话里满是对社区服务升级的自豪。这些便民事项的实现,得益于位于社区的全区首个乡镇“无差别综合受理窗口”的设立——窗口整合医保、社保、卫健等132项高频业务,真正做到让居民“少跑腿、好办事”。

在便民服务升级基础上,社区进一步探索“家门口”的养老服务模式,推出“五心关爱”为老服务品牌,组建“火炬微光”“银龄互助”等8支志愿服务队伍,定期上门为社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帮扶等服务,累计服务超450次,实现了社区服务精准度与群众满意度的双提升。

(本版内容由浙江省嘉兴市委社会工作部提供)

(责编:闫涵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