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平湖市:幸福来敲门 关怀进心坎

“以前都是我们找社区,现在是社区工作者主动来找我们,这感觉真的不一样了。”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钟埭街道时代福臻社区福臻小区独居老人吴伯伯一句朴实的心里话,道出了基层治理转变带来的最直观感受。这一转变,源于平湖市在“五群善治”工作理念下,创新推出的“幸福来敲门”工作机制,通过建立“敲门问需—多方协同—进门解忧”全闭环,确保“一件事”一条龙有效办结,精准回应群众诉求,将服务送到家门口,把关怀“敲”进心坎里。

“幸福来敲门”并非一句口号,而是一套围绕“敲谁的门、由谁来敲、怎么敲门、敲门做什么、敲得怎么样”等五个关键环节构成的标准化、数字化、项目化、制度化运行机制。

在曹桥街道,网格员胡振凯在走访中敏锐察觉农户西瓜滞销难题,迅速上报村“两委”。孔家堰村党总支立即响应,整理涉及的农户数量并制定帮扶助农项目,及时对接“红羽主播”共富直播团队,将直播间搬到田间地头,有效解决了农产品出村难题。这是“幸福来敲门”机制常态化感知与响应群众需求的生动缩影。

这样的精准服务并非个例。通过组织全市部门及街道干部定期深入一线,开展“亲清沙龙”“板凳夜话”“驻网办事”等系列活动,平湖市干部主动下沉、走进群众的机制已趋于成熟。与此同时,社区协同力量也在持续增强:社区工作者携手“红色物业”、联合社区民警等开展日常走访,覆盖超过40万名居民,织密民事民情“感知网”。归集群众意见后,平湖市深化党建引领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村(社区)根据群众需求清单,聚焦矛盾化解、关爱服务、共富赋能等,制定“小而美”服务项目,依托社会组织专业力量,发动“西林大妈”“善美骑士”“平舞阿姨”等60余支志愿服务队伍承接实施服务项目,累计上门服务8万多人次。

(本版内容由浙江省嘉兴市委社会工作部提供)

(责编:闫涵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