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服务群众、造福群众是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浙江省嘉兴市委社会工作部坚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打造“五群善治”基层治理品牌,以“五群”依靠群众为方法、“善治”为了群众为目的,串起“听意见、想办法、聚力量、解诉求、纳人才”的群众工作链条,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浙江省嘉兴市委社会工作部坚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深化“三治融合”工作理念,打造“五群善治”基层治理品牌,着力拓宽“归集群众意见、发挥群众智慧、汇聚群众力量、回应群众诉求、广纳群众贤才”五条路径,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归集群众意见,强化“拓宽渠道+高效畅达”
出台《进一步提升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实施方案》,推进征集站点规范化建设,高标准建设人民建议征集直报点,建立“常态+专题+协同+行动”多维机制,变“被动集”为“主动征”。实现市、县、镇三级人民建议征集站点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全覆盖,建成海宁(中国)泛半导体产业园、嘉善县西塘古镇景区、桐乡市新生代企业家创业联谊会等首批人民建议征集直报点。市、县两级累计发布民生实事项目主题征集99期和专题征集54期,累计征集人民建议1.4万余条,均转办相关责任部门落实反馈。
发挥群众智慧,强化“主动搭台+激发活力”
拓展建设议事协商微阵地,依托社区服务综合体、城乡社区居民会客厅、小区“睦邻议事亭”,构建“一体一厅一亭”群众议事平台矩阵。利用小区中心公园、休憩凉亭、文化长廊等公共休闲空间,打造集政策宣传、休闲娱乐、建议征集、议事协商等多功能为一体的议事平台,目前已建成“睦邻议事亭”2186个。聚焦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和需求,确定议事协商主题,通过村(居)民议事会、“民情恳谈会”等多种方式让群众高兴来、愿意说、畅快谈。累计开展议事协商活动1万余次,协商解决问题9000余个。推进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协同共治,探索社会组织对小区业委会陪伴式成长模式,指导业委会规范筹建、履职等工作,全市物业服务企业覆盖率93%,业委会(物管会)组建率88%。
汇聚群众力量,强化“有效发动+专精结合”
充分发动群众解决群众自己的事,深化党建引领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大力推广西山社区治理经验,出台党建引领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社区、乡村治理工作指引15条,推动资源力量下沉基层、服务群众。发挥党建矩阵和党建带群建机制作用,推动党的工作有效覆盖各类组织、群体,建立“群众点单、村(社区)派单、党员接单”模式。发挥村(居)民代表积极作用,健全代表推选把关、赋能提升、作用发挥等各项工作举措,全面培养基层自治骨干队伍。强化新就业群体关爱引导,大力推进商圈、社区、楼宇等友好场景建设,今年将打造320个友好场景,鼓励引导600余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党员就近就便到村(社区)报到参与基层治理。优化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全市培育社区社会组织2万余家,镇(街道)社区基金(会)覆盖率100%。
回应群众诉求,强化“源头感知+快响快处”
完善联系走访机制,稳步推进村干部、社区工作者担任专职网格员,统筹村(社区)工作人员包片联户、包网入户。精简非必要履职事项,助力网格员“轻装上阵”,增强网格员民情民诉、风险隐患感知能力。推广嘉善县“一户一表”、秀洲区“民情一本账”等工作方法,精准掌握群众问题诉求,构建“网格记账、全员清账、群众销账”闭环机制,积极破解群众诉求难题。规范提升县级社会治理中心建设,完善“141”基层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县级社会治理中心牵引作用,实现群众诉求和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服务”,推动“141”基层治理体系受理各类事项办结率稳定保持在98%以上。
广纳群众贤才,强化“选育赋能+有效参与”
打造“嘉社荟才 情暖禾城”品牌,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员“选育管带”,推动社会工作专业人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立健全组织动员和激励保障机制,将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内容纳入基层治理工作岗位培训,组织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志愿者等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全市持有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的社会工作专业人员有3.03万人,每万常住人口拥有持证人员达54.1人。实施“社工英才”培养项目,广泛开展岗位培训、继续教育、专业领域培训,全年培训超5万人次。成立平湖“幸福治理学院”,依托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专业力量,遴选培养本土社会工作专业人员,针对全市专兼职网格员、村(居)民骨干等人员开展项目化专业培训。
(本版内容由浙江省嘉兴市委社会工作部提供)
(责编:闫涵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