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巴隆乡的辽阔草原上,乌云白力格的名字如阳光般温暖人心。她是基层妇联干部,也是高原司机的“娘家人”,更是牧民信赖的“好女儿”。从全国妇联系统优秀劳动模范到全国劳动模范——每一份荣誉都见证着她服务基层、无私奉献的坚实足迹,铭刻着这位草原女儿一心为民的炽热初心。
在都兰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司机之家”项目落地巴隆乡。高原司机“以路为家”,他们披星戴月、风餐露宿,车轮碾过的每一段路途都承载着高原发展的希望。“这些司机师傅们日夜兼程,太需要一个卸下疲惫的港湾。党和政府倾注心血建了这个‘家’,我一定要管理好,让关爱传递到每位奔波者心中!”作为司机之家的管理员,她的话语坚定有力。
在乌云白力格的精心运营下,位于109国道旁的“司机之家”迅速成为过往司机的温馨驿站。这里提供免费停车、休憩、共享厨房、热水沐浴、自助洗衣等贴心服务,让风尘仆仆的赶路人得以安心停靠,洗去疲惫。她用心打理,确保每一处细节都传递着温暖。
“司机之家”更是便民致富的桥梁。乌云白力格创新思路,将其打造为高原特产展示销售的窗口。她精心定制“高原礼包”,将牦牛肉干、藜麦、枸杞等优质特产分门别类包装,既保留原生态风味,又便于携带。“我想让高原特产乘着南来北往的车轮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帮乡亲们增收。”这一举措不仅拓宽了当地特色产品的销路,切实增加了牧民收入,也让奔波在外的司机能把高原的馈赠带向远方。
乌云白力格的担当远不止于此。作为草原的女儿,她始终心系群众。孤寡老人患病住院,她如亲闺女般端水喂药、陪床照料;2007年,她面对牧区儿童无学可上的困境,毅然腾出自己家的蒙古包,克服重重困难创办双语幼儿园,十八年来春风化雨,托起牧区儿童的未来;她组织妇女学习奶制品加工、刺绣等传统技艺,开设手工作坊,引领姐妹们将“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实现自立自强。
乌云白力格的故事,是千万基层奉献者的缩影。她以“娘家人”的赤诚与实干,让这车轮上的驿站传递着高原巾帼的温暖,在昆仑山下书写奉献与开拓的诗篇。
(作者单位:青海省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闫涵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