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要求,精心打造“鹤爱同行”志愿服务品牌,通过发挥“三个作用”、推进“三化服务”、强化“三大支撑”、深化“三重赋能”精准施策,持续推动志愿服务向制度化、专业化、品牌化、长效化发展。
发挥组织合力,提升动员效能
强化组织引领作用。搭建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发挥党组织统筹协调优势,积极联动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区慈善资源等多方力量,激发参与主体积极性。深入开展“亮身份、践承诺”行动,组织党员主动认领社区服务项目,党员每年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困难群体帮扶等志愿服务活动1万余次。扎实推进“两个覆盖”,推动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志愿服务领域,志愿服务组织党组织覆盖率超65%。
突出行业带动作用。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作用,组织国有企业、学校、医院等单位积极开展关爱帮扶、健康义诊、文旅服务保障等志愿活动。推动43个行业协会商会与社区签订联学共建协议,实现资源与需求精准对接。齐齐哈尔市女企业家协会、齐齐哈尔市温州商会等协会商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持续开展公益慈善活动,累计投入资金200余万元。
筑牢专业社工支撑作用。建立健全“督导+专业社工+志愿者”协作机制,实施“一社区一画像一方案”措施,由专业社工带领社区工作者和社区志愿者协同协动、高效对接。在专业社工的指导下,“七彩先锋”“童心向阳”“妈妈就业坊”等专业志愿服务队相继组建,吸纳了大批党员、青年、教师等骨干力量,汇聚成服务群众的强大合力。
聚焦精准供给,提升服务质效
拓展多元化服务领域。全市统一策划“12+N”(12个主题、N项服务内容)系列主题活动,每月确定1个主题,围绕该主题推出多项服务内容,规范开展志愿服务。围绕春节、学雷锋纪念日、中高考等重要节点,组织“迎亚冬盛会、过温暖春节”“志愿服务八进社区”“绿丝带爱心送考”等特色活动。配合市委“深化城乡管理提升年”工作部署,发动500余名环保志愿者开展“净城”系列活动,助力提升城市环境面貌。全市累计开展主题志愿服务活动1000余场次,覆盖领域达20余个。
推进精准化服务匹配。指导社区建立居民清单和社区资源清单,累计征集群众需求3900余条。通过链接社会组织、志愿者等资源,精准推出居民就业辅导、课后看护等57项服务项目。采取“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服务模式,线下依托社区网格员收集需求,线上利用“黑龙江志愿服务平台”,动态调度,累计精准对接助老扶幼、应急响应等需求千余次。
打造项目化服务品牌。全市建立统一志愿服务项目库,精心培育一批可持续、有实效的服务项目。如服务乡村老人健康的“银龄生命线”,促进邻里互助的“幸福来敲门”,解决学生托管的“星光守护营”,以及由社区能人解决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的“I爱帮办”等,精准回应群众多样需求,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目前项目库已入库项目248个,志愿服务模式逐步实现从“活动型”向“项目型”转变。
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内生动力
建强服务阵地基础。整合社区功能分区,打造集便民、惠民、乐民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空间多场景”融合模式。在景区景点、公共服务场所等人流密集区域,延伸建设群众需求、功能适配的服务站,将志愿服务融入日常。截至今年6月,工人文化宫、政务中心、哈拉新村景区等场所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志愿服务站(点),成为服务群众的“家门口”窗口和邻里互助平台。
壮大服务队伍力量。广泛汇聚各方力量,构建起覆盖广泛、特色突出的志愿服务组织网络。1.5万名退役军人组成的“橄榄绿”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参与应急抢险、乡村振兴、无偿献血等志愿活动。“龙小新”骑士团、“红骑”服务队等57支队伍在协助社区排查隐患、服务群众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组建了由355名志愿者构成的27支应急志愿服务队,为应急宣传、隐患排查、抢险救灾等工作提供支持。目前,全市在黑龙江省志愿服务平台注册队伍2400余支,活跃志愿者达38万余人。
提升人才专业素质。链接高校资源建立市级培训基地2个、志愿服务实践点10个,分层分类开展服务理念、专业基础知识、应急技能等培训,并将志愿服务纳入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体系。市、县两级累计开展志愿服务培训20余场次,覆盖人员2000余人次,孵化骨干志愿者100余名。组织优秀志愿者录制志愿服务课程视频,其中7门入选精品课程并在黑龙江省首届志愿者能力素质提升讲座上展播推广。
深化制度保障,激发持久活力
品牌引领增添活力。以市级“鹤爱同行”总品牌为引领,各县(市、区)、行业积极培育打造特色服务品牌。建华区推出“遇建温暖、志愿同行”品牌,组织志愿者3000余人次,开展活动100余场,服务群众10000余人。碾子山区聚焦“十万山城人、十万志愿者”品牌,延伸出“康养管家”“七彩春光”等子品牌,聚焦旅游赛事保障和精神文明建设,以点带面促进“志愿+旅游”融合发展。退役军人“橄榄绿”、妇联“爱心妈妈”、卫健“医心卫民”等行业品牌影响力日益彰显。
典型示范强化效应。深入挖掘宣传群众身边的好人,积极培育选树先进典型。齐齐哈尔市长跑爱心协会坚持30年春节期间组织“包爱心饺子”活动,累计为1.6万名孤寡老人和困难群众送去温暖。如今这一活动已成为全市上千名爱心人士的共同行动。齐齐哈尔市车友爱心协会连续12年开展爱心送考及扶弱帮困活动,捐赠款物总金额超过280万元。庆云口腔医院学雷锋活动基地以传承弘扬雷锋精神为己任,每年免费接待参观基地并提供义务讲解,培养雷锋精神宣讲员,长期坚持捐资助学、关爱环卫工人等,是全市学雷锋活动的先进典范。
完善机制长效赋能。健全志愿者礼遇嘉许制度,在政治荣誉、公共服务(如出行、医疗、就业培训、金融服务)等多个方面提供成长激励、发展激励、信用激励等优待措施,大力践行“德者有得”价值导向。在全市村(社区)设立“道德银行”“积分超市”188个,推行服务换积分、积分换服务的良性循环机制,累计实现积分兑换10万余分,惠及志愿者2万余人,有效营造了“志愿服务时时可为、处处可为、人人愿为”的浓厚社会氛围。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闫涵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