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鸡西市位于祖国东北边陲,是一座资源富集的“矿业之城”、天蓝水碧的“生态之城”、远在“江湖”的“美丽之城”、环境良好的“宜业之城”,作为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累计为国家生产原煤10多亿吨,被誉为“中国石墨之都”。
鸡西市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社会工作会议精神,以实施“幸福共创”行动为载体,凝聚“一座城、一群人、一条心、一起干、一定赢”的共识和信心,汇聚多方力量,共同打造“墨都善治”的基层治理格局。
厚植组织沃土,深扎“墨都善治”之根
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在健全党的组织体系上精准发力,推动党组织向最基层延伸、向最前沿靠近。
组织设置直抵治理末梢。坚持“应建尽建、高效务实”原则,构建“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党员中心户”一贯到底的三级组织体系,建立社区党组织104个、小区党支部156个、明确党员中心户284个,推动党组织引领力向社区、小区、楼栋、单元延伸贯通,实现党组织建在社区、支部覆盖小区、党员联系住户,织密“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社区治理组织网络。
新兴领域嬗变治理力量。突出抓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覆盖率由19.94%提升至70.06%、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由15.38%提升至80.75%,“新”心相融友好行动30条措施持续落地,使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不断增强,有效激发了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
区域联动构建组织矩阵。坚持街道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互联互动,以实施“轮值主席”制度为切入点,推动市、区两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实现社区党组织和驻区单位党组织的资源共享、力量整合,由社区党组织“独角戏”变成全领域党组织“大合唱”。
引育人才活水,滋养“墨都善治”之本
锚定“选育管用”全链条管理闭环,建强社区工作者队伍,着力打造基层治理“生力军”。
多维优选“有法”。在招聘机制上打出“组合拳”,制定《鸡西市社区工作者优选办法(试行)》,对党员、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优秀专职网格员等不同群体实行政策加分,优先选拔政治素养好、学历层次高、年龄结构优、专业水平强的人才,形成“源头活水”,社区工作者配备数量超出每万城镇常住人口不少于18名的标准。
精准培育“有招”。创新构建“政策激励+成长赋能+价值实现”三位一体培养体系,社区工作者持有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比例实现连续两年翻番。推行“全岗通”工作机制,分层开展初任培训、头雁培训、专题培训等,推动社区工作者学习新知、弥补短板。全市2158名社区工作者逐步实现由“专人专岗”向“全职全能”转变。
激发活力“有方”。建立“三岗十八级”岗位等级序列,着力提升社区工作者薪酬待遇水平。畅通公务员、事业单位专项招录渠道,打破社区工作者职业发展“天花板”。全市社区党组织书记中已有13名录用事业编,5名选拔为公务员。积极推荐优秀社区工作者担任“两代表一委员”,增强职业荣誉感,涌现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梨树区中心社区党委书记王宝霞等一批先进典型。
凝聚多方力量,共享“墨都善治”之果
注重提升组织动员贯通度,最大程度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众人划桨开大船”良好氛围。
推进志愿服务全域涌动。坚持把社区作为志愿服务的主阵地主场景,制定实施《鸡西市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80条措施》,汇集“大爱无疆”志愿力量,以志愿服务的“温度”提升群众幸福“刻度”。
推进行业协会商会协同联动。实施“协同力”工程,引导行业协会商会化身“社区伙伴”,采取“普惠性+定制化”的方式,将服务资源与群众需求有效对接,在参与高效能治理中贡献力量,培育孵化市餐饮协会“爱心餐厅”、市律师行业协会“律动鸡西”、市家政服务协会“居家悦养老”等一批为民服务公益项目。
推进社区居民友邻互动。构建政策宣讲、物业共治、环境整治等治理场域,以积分激励为主要形式,引导社区居民参与民事民议、民事民办。鸡冠区以“邻里共耕·共筑花漾社区”为生动实践,不仅装点了家园的外在风貌,更滋养了睦邻友善的社区文化,谱写出一曲党建引领下多方共治赋能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和谐乐章。
(作者系中共鸡西市委副秘书长、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
(责编:闫涵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