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黑龙江省鸡西市推进“幸福共创”行动,从筑牢组织体系、育强治理骨干、深化为基层减负、推动多方共治等四个维度入手,倾力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市域样板。
黑龙江省鸡西市位于祖国东北边陲,是“中国石墨之都”。近年来,鸡西市围绕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以实施“幸福共创”行动为载体,凝聚“一座城、一群人、一条心、一起干、一定赢”的共识和信心,共建幸福宜居之地,绘就“墨都善治”新图景。
筑牢组织体系
夯实基层治理根基
鸡西市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在健全党的组织体系上精准发力。
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鸡西市坚持“地缘”扎根、“业缘”联动、“趣缘”聚力的原则,按照“楼栋相邻、便于管理”原则,吸收退休干部、小区能人、热心居民中的党员,建立“地缘”党组织;落实社区党组织兜底管理辖区内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责任,建立“业缘”党组织;以社区各类兴趣爱好团队为主体,建立“趣缘”党组织。目前,全市共组建“地缘”“业缘”“趣缘”党组织316个,让党建触角直抵治理末梢。
“过去,社区党员存在难组织、难发动的问题。在组建‘地缘’党组织过程中,我们把112名退休干部、职工党员编入32个楼栋党小组,组建‘银龄调解队’,让邻里矛盾纠纷化解有了‘智囊团’‘好帮手’。与此同时,我们推进‘业缘’‘趣缘’党组织建设,把党建基因嵌入到活动团队、个体工商户中。在开展文体、公益等活动时,党员始终冲锋在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鸡冠区康新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王金涛如是说。
鸡西市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把单位、行业和各领域党组织联接整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形成严密的组织体系,以实施“轮值主席”制度为切入点,推动市、区两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组成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的“组织矩阵”,实现社区党组织和驻区单位党组织的资源共享、力量整合。
“近两年来,在‘轮值主席’单位的组织下,鸡东县驻区单位党组织召开‘为民解忧’协调会,共同开展以登百家门、听百家言、问百家事为主要内容的‘三百’活动,群策群力解决弃管楼房卫生差、私搭乱建隐患多、就业创业门路窄等问题,赢得群众称赞。镇中社区居民反映部分商铺破损牌匾存在安全隐患、‘僵尸车’占道停放等问题,时任‘轮值主席’的县住建局,协调县公安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单位采取联合行动,拆除违规、破损牌匾,清理‘僵尸车’,拆除违建。”鸡东县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强化队伍建设
培育为民服务骨干
基层治理成效如何,基层干部是决定性因素。鸡西市从优化人员选配、强化专业培训、严格管理保障、创新使用方式等方面入手,逐步完善社区工作者“选育管用”全链条,着力打造基层治理“生力军”。
“作为一名社会学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我不仅获得教育经历类加分,还因为持有社会工作师、三级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一共加了6分。”在查看“虎林市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政策性加分公示”后,一名报考者兴奋地说道。鸡西市制定《鸡西市社区工作者优选办法(试行)》,对党员、社会工作专业人员、优秀专职网格员等不同群体实行政策加分,涵盖政治面貌类、取得资格类、基层经历类、荣誉表彰类、教育经历类、特殊人群类等6个方面,优先选拔政治素养好、学历层次高、年龄结构优、专业水平强的人才,为提升社区工作者队伍整体素质提供“源头活水”。
建立“三岗十八级”岗位等级序列,着力提升社区工作者薪酬待遇水平。其中,社会工作师职业津贴政策落地实施,有效激发了社区工作者提升职业能力的积极性。2024年、2025年,报考全国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考试的社区工作者人数呈现逐年增长态势,全市社区工作者持证比例连续两年实现翻番增长。
畅通公务员、事业单位专项招录渠道,打破社区工作者职业发展“天花板”。目前,全市社区党组织书记中已有13名选聘为事业编制人员,5名选拔为公务员。
“有事找宝霞!”是梨树区中心社区4124户居民的共识。社区党委书记王宝霞视居民为亲人,为聋哑人、患病老人安装闪光门铃、送饭就医,为修整坑洼路奔走协调。汛期,她顶风冒雨,坚持将精神障碍患者抬离险境……17年如一日,王宝霞用脚步丈量社区、服务居民。作为优秀社区工作者纳入事业编制后,她依然用赤诚守护万家,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荣获“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称号。
推行“全岗通”工作机制,运用“理论+实操”“课堂+现场”双轨培训模式,分层开展初任培训、头雁培训、专题培训等,推动社区工作者学习新知、弥补短板。全市2158名社区工作者逐步实现由“专人专岗”到“一专多能”转变。鸡冠区顺应人工智能应用趋势,组织举办AI赋能基层治理骨干培训班,726名“全能尖兵”运用智能终端实现事件抓拍——智能分拨——处置反馈“一键通”,及时掌握民情、惠及民生。
深化为基层减负
提升为民服务效能
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基层干部从繁文缛节、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中解脱出来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重要前提。鸡西市向形式主义“亮剑”,立足“减负”与“赋能”同向发力,推动基层工作从“疲于应付”转向“轻装实干”。
针对基层“牌子乱象”背后反映的职责交叉的问题,鸡西市出台《依法自治事项清单》《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清单》《村(社区)减负工作事项清单》等“三张清单”,明确43项自治事项、39项协助事项,严禁部门随意转嫁事务。全面开展“滥挂牌”问题专项整治,制定《关于规范村级组织工作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若干措施》,确定悬挂4块机构牌和2块服务标识牌的统一标准。
“过去办理各种证明,光核对信息就要忙活半天。”密山市中心街道阳光社区党委书记蔡晓丹介绍,“如今依清单办事,职责清晰,我们有了说‘不’的底气,能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服务群众中去。”
鸡西市持续落实编制、人员向基层倾斜,切实为治理末梢“输血增能”。按照每万城镇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18人的标准配备社区工作者。建立市、县两级事业编制“周转池”,累计为基层提供周转编制312名。大力整治违规借调基层人员问题,采取“严审清退一批、择优调动一批、招录培养一批”方式,清退街道、社区借调干部。恒山区二道河子街道富荣社区工作者刘美姣说:“现在借调的人员回来了,社区工作力量不断充实,有效减轻了基层负担,群众普遍反映办事更快、服务更暖心。”
“以前三天才能走完的流程,现在半天就能解决。”鸡冠区南山街道建设社区网格员郑宇如是说。鸡冠区大力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依托“智慧鸡西”数字化平台,为网格员配备智能终端,实现事件“随手拍——即时传——智能派——实时办”一键闭环处理。AI智能分拨系统自动识别诉求类型并精准派送,替代了以往手工记录、层层上报的繁琐环节。平台已录入实有人口37万余人、企业商户1.7万余个,数据覆盖率达96%以上,累计处理群众诉求超10万件,民生诉求响应和处理时效提升70%以上。鸡冠区居民小李满意地表示:“手机一点,事情马上有人办、有回音,服务真得又快又贴心!”
鸡西市以数字政府建设为契机,依托全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通过数据共享替代基层填表、系统流转替代人工跑腿。构建育儿补贴、社会救助等“一件事”主题服务场景,推动高频民生服务“一网通办”。完善政务数据资源体系,实现共享交换平台与省电子印章系统全面对接,完成数据共享全流程数字化审批。目前,市、县两级10个政务服务大厅和街道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全部实现“一网统管、一网通办”。
聚焦多方参与
汇聚共建共享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拓宽基层各类群体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鸡西市聚焦多方参与,强化典型引领、企社联动、积分激励等措施,引领基层党员、群众“同向奔赴”。
恒山区煤矿退休职工党员、75岁老人李苓堂二十年如一日为邻里服务,被群众誉为“李雷锋”。2024年,市委社会工作部为其授牌“李苓堂共产党员为民志愿服务工作室”。鸡西市深入挖掘城乡基层党员参与基层治理的先进典型,打造“共产党员为民志愿服务工作室”133个,带动引领具有一定专长的社区“能人”“达人”开展为民服务,形成集聚效应。鸡冠区东风街道中山社区的“刘长林工作室”,累计为社区居民调解矛盾纠纷243件;向阳街道北山社区的“于军工作室”,为社区居民义务维修家电、燃气、上下水设施等4100次;东岸社区开设“小树苗课堂”,宋春荣等3名退休教师发挥余热,为特殊群体子女学习辅导45次。目前,全区培育社区“能人”300余名。
鸡西市结合新就业群体数量大、流动性强等特点,通过完善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三张清单”,探索推行积分制管理模式,激励新就业群体主动参与城市治理,组织他们积极参与防诈骗宣传、环境整治、文明交通劝导等公益活动,将社区治理需求转化为具体项目。强化对新就业群体能力培训,积极鼓励新就业群体参与急救员示范培训班等技能培训,依托各级党群服务阵地资源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消防安全演练、交通知识宣讲、就业政策解读等培训和讲座,帮助新就业群体开阔眼界,提升新就业群体参与社区治理的能力水平。比如,针对网约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群体,邀请交警部门结合典型交通事故案例,解读交通法规和安全驾驶要点,组织他们参与交通劝导志愿服务,帮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提升交通安全意识。
实施“协同力”工程,引导行业协会商会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我们协会、企业要有所为、有作为。”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需求,鸡西市餐饮行业协会策划实施“爱心餐厅”公益项目。鸡西市律师协会持续打造“律动鸡西”项目,对接联系社区网格50余个,参与化解居民矛盾纠纷340余次。
在鸡冠区康新社区积分超市里,居民老梁笑着翻开“善治存折”,用150积分兑换了电水壶。“参加绿化劳动挣了30分,调解老王家矛盾纠纷又加20分!”鸡西市聚焦政策宣讲、邻里互助、环境整治等治理场域,以积分激励为主要形式,引导社区居民参与民事民议、民事民办。
编后语
在基层治理实践中,黑龙江省鸡西市以党建为笔、以民心为墨,绘就“幸福共创”生动画卷。筑牢“地缘+业缘+趣缘”的组织体系,让党的旗帜在基层治理末梢高高飘扬;完善社区工作者“选育管用”链条,以队伍建设激活服务效能;以“三张清单”和数字赋能为基层减负松绑,让基层工作者有更多精力俯身为民;通过典型引领、企社联动、积分激励,唤醒群众“主人翁”意识,让治理从“独角戏”变成“大合唱”。
这场基层治理的探索,不仅破解了“党员难组织、干部难发力、群众难参与”的现实难题,更诠释了“党建引领”的要义——以人民为中心,把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把群众力量凝聚成发展合力。从“有事找宝霞”的信赖,到“手机一点事就办”的便捷,再到“善治存折”里的获得感,鸡西市用一个个具体而微的实践,让“墨都善治”的图景愈发清晰,也为新时代基层治理创新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本版内容由黑龙江省鸡西市委社会工作部提供)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