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哥”真切感受暖心服务(新兴领域党建)

“以前送单间隙只能蹲在路边,手机没电干着急。现在好了,驿站里能充电、喝水,还能歇会儿脚。”日前,在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五堰街道华悦社区的“暖‘新’驿站”里,外卖“小哥”小王的话语,道出了茅箭区新就业群体的真切感受。这背后,是茅箭区委社会工作部精心为新就业群体编织的“权益保障网”,以精准服务破解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问题,用制度创新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为新就业群体托起“稳稳的幸福”。

构建友好服务生态

如何将服务精准送达?茅箭区的答案是:建立骑手友好社区,构建系统性、常态化的服务保障体系。今年上半年,茅箭区委社会工作部牵头召开全区爱“新”友好社区建设推进会,首批选取吉祥社区、华悦社区、路北社区、天津路社区等4个社区作为试点,打造样板式友好社区。

骑手友好社区的重点在于构建常态化服务保障机制。首要任务是完善面向新就业群体的基本服务配套设施,确保饮水、充电、歇脚、如厕等成为“标配”,让快递员、网约配送员能在社区找到触手可及的“避风港”。同时探索建立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与新就业群体的常态化双向联系服务机制。社区主动了解需求、提供服务,并积极引导新就业群体发挥熟悉社区的优势,参与隐患排查、文明宣传等基层治理,实现服务与融入的“双向奔赴”,目标是在一年内创建一批达标友好社区,让新就业群体普遍感受到幸福感、归属感。

释放暖“新”城市温度

以友好社区为依托,茅箭区多部门协同发力,精准打造系列暖“新”服务场景。茅箭区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区总工会及相关街道,在社区、商圈等重点区域布局“暖‘新’驿站”,提供“一站式”便利;针对“租房贵、条件差”的居住难题,启动“暖‘新’公寓”项目。截至目前,华悦社区已推动建设300平方米、12张床位的“暖‘新’公寓”,配套功能区建设加紧推进,致力于提供价格合理、环境舒适的安居选择;解决子女照料不便、用餐不便等后顾之忧,“暖‘新’托管”“暖‘新’食堂”等服务场景加速落地。以华悦社区为例,首期“暖‘新’托管”自6月30日开班以来,已服务新就业群体子女70余人次,举办活动超过25场。活动内容涵盖非物质文化遗产手作体验、安全教育宣讲等课程,有效解决了新就业群体“带娃难”问题。

织密权益保障网络

“驿站建成后,我们不仅有了歇脚的地方,还有了给电动车充电的地方,心里暖暖的,我要为社区点赞!”吉祥社区“暖‘新’驿站”里,“小哥”的话语道出了新就业群体的心声。这些在城市街角悄然出现的“暖心港”,是一份看得见、摸得着的尊重与关怀。

茅箭区委社会工作部切实保障新就业群体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升城市治理温度。二堰街道吉祥社区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牵手行动”,组织快递员、网约配送员与保安开展面对面交流活动,集中反映出“小哥”们目前面临“充电难”“没地方歇脚”等问题,并将他们的急难愁盼问题列为2025年法治惠民惠企办实事重点项目。

小小的驿站里却蕴含着大治理。茅箭区委社会工作部以问题为导向,以社区为基点,从友好社区里搭建平台,到“暖‘新’场景”中精准服务,再到“牵手行动”中倾听诉求,一条条聚焦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新路径正在形成,让新就业群体在社区有了“歇脚地”、服务有了“延伸点”、诉求有了“回音壁”、融入有了“新渠道”,构建起务实管用的服务保障体系,有效提升了新就业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一实践,不仅是为新就业群体破解难题,更是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的有益探索。

(本报通讯员 陈督 王斐)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