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琴:千名骑手的“带教导师”(社会工作领域先进人物)

“中国好人”“首届全国外卖配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总冠军”“最美浙江人·最美外卖骑手”……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外卖骑手黄晓琴身上有不少荣誉。不过,在其他外卖骑手眼中,她依旧是活跃在西湖区的“小辣椒”,热情干练、乐于助人。作为头部平台企业西溪银泰城商圈配送队队长,黄晓琴更是千名新人骑手的“带教导师”。

平日里,她留着一头利落的短发,一和人打招呼,笑意便先从眼尾跳脱出来。但是,爱笑的黄晓琴也曾因为不熟悉路况和操作流程偷偷哭过——初入行业,配送第一单就整整超时40分钟。但要强的她不允许自己退缩,勤学苦练,最终仅用两个月时间,就成为所在配送区域的“一姐”,还晋升成为平台指定的首批新人“带教导师”。

“黄老师曾经帮我送过30多个单,一边帮我送,一边指导我。”听障外卖骑手陈亚非曾经从黄晓琴这里学到不少“干货”。这样的学习持续了将近半年,“如果没人教我,我应该是每天送不到40单。在她的帮助下,我现在每天都能保持在七八十单,收入也稳定下来。”

陈亚非因为沟通障碍,刚入行时连取单、送单都不顺畅。一天在取餐时,怎么也找不到商家,急得团团转。黄晓琴恰好路过,主动加了他的微信。一边帮他解决当下的问题,一边了解他的实际情况。得知陈亚非虽然跑了一个月,但每天收入都只有一两百元,便主动收下了这个“编外”学生。

“陈亚非学习悟性很高,在业务上不到两个星期就出师了。”黄晓琴爽快地说。陈亚非的事情让黄晓琴有了更多思考,更加关心关爱外卖骑手中的特殊群体。在从业4年多时间里,她带过1200多名“徒弟”,有多名听障外卖骑手,其中一些“徒弟”也转型成为“带教导师”。

面对一些“同行”的不解:“谁来了,你都教。商圈就这么大,你不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吗?”黄晓琴却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多带出一名骑手,日后都会成为‘传帮带’的新支点,也会成为社会公益的新力量。”

退役军人陈卫平就是一个例证。从“徒弟”到“带教导师”,陈卫平如今还是黄晓琴的“公益合伙人”。

在黄晓琴的印象中,陈卫平细心、可靠、善良。当萌生做公益的想法时,她第一个就找到陈卫平商量。2023年7月,两人一拍即合,启动“助老送餐”公益服务队,11名队员每天轮流为辖区老人送餐,帮助送餐辖区的居民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2024年年底,在西湖区委社会工作部指导下,黄晓琴和“公益伙伴”们一起,联合西湖区妇联创办了“蓝玫瑰助新公益服务中心”。“在党建引领下,一个人的力量变成很多人的力量,骑手们一起加入‘新就业群体友好社会’建设中来。”黄晓琴说。

骑手们原先有困难不知道找谁,现在有了“蓝玫瑰”这个“娘家”。在“蓝玫瑰助新公益服务中心”今年主办的跨年活动上,黄晓琴观察到,两名女性外卖骑手因为家庭压力情绪低落,在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后,便立刻联系西湖区妇联并给予了帮助。

2024年2月,黄晓琴向西湖区文新街道骆家庄社区第四支部委员会递交了入党申请书。2024年10月,黄晓琴进入浙江开放大学工商管理专业。通过考核即可拿到由国家开放大学颁发的文凭,还能享受西湖区专门面向新就业群体的学费报销政策。在她的带动下,陈卫平等“公益伙伴”纷纷报名申请,将在今、明两年陆续入学。

从一名激励骑手们前进、成长的“推动者”,到成为党组织与骑手之间的桥梁纽带,黄晓琴想把西湖区“小辣椒”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从一个人前行到带动更多人共同朝着目标前进。

(本报记者 赵雪 通讯员 杨寒丑)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