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强化党建引领,聚焦“引育留用”全链条精准发力,在壮大队伍规模、提升专业能力、完善激励保障、深化服务实践等方面持续突破,有效激发社会工作专业人员活力,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
聚焦队伍扩容,畅通“引才”渠道。注重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培育,在玉林师范学院开设社会工作专业,以驻地高校的沃土,为社会工作服务高素质人才培育打好基础。实施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培养计划,积极动员相关领域工作人员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强化部门协同,鼓励检察、民政、妇联等部门和群团组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岗位激励等措施,引导持证社会工作专业人员投身基层,为“一老一小一新”等群体提供专业服务。
聚焦能力提升,搭建“育才”平台。健全组织培育体系,建成玉林市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已成功孵化志愿服务组织10个、社会工作服务机构15个。深化政校社协同,创新“社会工作服务+实践平台+志愿服务”模式,依托玉林师范学院建立红木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共建市志愿服务项目孵化中心,为在校生提供实践平台,进一步推动社会工作服务与志愿服务融合互促、共同发展。加强政社联动,探索“专业社工+人民调解”新路径,遴选具备沟通能力和调解经验的社会工作专业人员担任人民调解员,针对性开展培训,凝聚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力量助力平安玉林建设。
聚焦激励保障,强化“留才”措施。出台《玉林市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与人才激励保障的实施意见》,将持证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纳入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范畴,积极开发社会工作服务岗位。对在玉林市连续从事社会工作服务满3年,并取得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的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由同级财政对应给予一次性奖励。
聚焦实践赋能,创新“用才”模式。在养老、司法、医务等重点领域,推动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深度融合。玉林市社会福利院养老社会工作专业人员运用专业方法,链接政企医校资源,引入“文化赋能”志愿服务,焕发银龄活力。红木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司法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创立“139”青少年司法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带领大学生志愿者,深入学校开展心理团建、普法宣传,承接司法社会工作服务案件36件,帮扶122人。“容县心育坊”整合社工师、心理咨询师、直播从业者等50余人,通过微课、互动、示范课等直播形式,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延伸至线上。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积极推行“医务专业社工+跨学科团队”协作模式,整合医疗、公益、高校等资源,医务专业社工联合医护志愿者长期开展“守护生命,‘救’在身边”志愿服务,惠及群众近10万人次。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