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街道是通州的城关,面临着老旧小区多、群众需求高的挑战。自去年起,街道启动了“红聚家园里”建设,致力于党建引领多方共治、区域统筹、服务保障,为“首善之地·幸福金沙”建设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党建聚魂,健全组织架构体系
金沙街道推行“三优”工作法,增强小区治理组织力。针对辖区楼栋“小而散、老而旧”特点,按照“规模适度、权责清晰、方便管理”原则,把零散、零星的小区楼宇合并为一个网格统一管理,组建服务单元111个,实现网格优化。稳步推进小区党支部全覆盖,构建“街道工委——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三级组织体系,推动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业主等共同参与小区治理,实现组织优化。积极组建业委会(物管会),推动物业力量和网格工作人员“双融入”,实现队伍优化。
“原本以为退休后生活会变得乏味,现在我与几位党员朋友一起报名参选城东小区业委会候选人,希望能够继续为金沙街道的居民服务,发挥余热。”虹南社区退休工作人员刘通说。
金沙街道春溪集名苑小区打造“红色i怡家”红色物业党建品牌,整合小区公共服务区域、物业办公用房等资源打造3个活动阵地,积极探索党建工作与物业服务工作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破解物业服务管理中的难点,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金沙街道东市社区指导绿城湖镜雅园小区打造“红色物业”党支部示范点,通过“社区班子成员担任红色物业党建指导员,红色物业支部成员加入社区志愿服务团队”的方式进一步凝聚共治合力,同时建立社区、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三方联动机制,通过三方轮值提升物业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联动聚能,擦亮社区治理品牌
金沙街道注重多元联抓,凝聚辖区内退休党员、居民代表等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建立健全“三官一律”、人大代表“网格”联通机制以及驻社区“双报到”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机制,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实现人、财、物、地、事、组织“一网整合”。精心打造“一社一品”特色品牌,把“家和”文化融入社区治理,总结并推广天熹社区“六和”工作法、虹南社区党委之“家”等优秀工作品牌,有效吸引辖区志愿者、公益资源、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
金沙街道新市社区探索“睦邻党建”模式,打造“睦邻友好服务点”治理项目,创新建立“居民需求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的闭环服务体系,确保阵地开放常态化、活动开展高频化,让党群关系更紧密。
金沙街道辖区拥有大型商业综合体、各类零售业、餐饮行业,是新就业群体工作的主要区域。街道利用快递员、网约配送员每天走街串巷、高频次接触社区群众的优势,开展“小哥”进网格活动。
金沙街道虹南社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党建纽带”串联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融媒体中心、检察院等驻街单位,打破“各自为战”的壁垒,将驻街单位的职能优势与社区的服务需求精准匹配,让居民感受到家门口的便利。
服务聚心,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金沙街道开展“坐班坐诊”服务模式,组建“移动服务专班”,走出服务场所、下沉村居,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深化“古沙红·幸福家”建设,每月固定开展“暖心服务日”“青年干部进网格”活动,切实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以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工单办理为切入口,建立“双派单”“三对接”机制,提升办理质效,对跨部门事项提供“诉求代理跑单”服务,努力实现群众诉求“一次问一次办”。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打造多个特色志愿服务项目。
金沙街道南山社区传承“中国好人”宋英“乐善好施、助人为乐、造福桑梓”的精神,成立“宋奶奶爱心坊”志愿服务队,聚焦“一老一小一困”群体,打造“银龄暖心行动”“青苗成长计划”“暖阳帮扶行动”等三大特色活动,构建互助共融的社区基层治理共同体。
金沙街道天晖社区定期开设“暖心集市”,采用社区党支部“搭台”、各方力量“摆摊”、居民“赶集”的形式,聚焦居民“低频刚需”,解决百姓生活烦恼。85岁的张大爷表示,“拆迁之前住在村里,经常有磨刀手艺人从家门口经过,家里的菜刀、剪刀一年得磨两次,拆迁上楼后就不知道去哪里磨刀了。现在,社区组织的‘暖心市集’让我们下楼就能磨刀。”
金沙街道将持续深化“红聚家园里”建设,坚持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不断总结经验、创新举措,努力打造有温度、有活力、更宜居的幸福家园。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街道办事处)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