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州省都匀市归兰水族乡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推行“四精”(精织网格、精选强将、精建机制、精施良策)网格化管理模式,以“小网格”撬动“大民生”,切实推动治理资源下沉、服务向前延伸,有效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精织网格,绘编全域覆盖“治理网”。因地制宜划分,优化网格布局。按照“单元适配、权责分明、治理高效”原则,结合人口分布、产业特点、地理环境等因素,将全乡划分为110个网格,配备651名村民组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组管委)成员,确保治理无盲区、服务零死角。精准匹配资源,提升服务效能。根据人文、资源、区位等网格属性,差异化配置人力、财力、物力,确保资源精准投放。今年以来,全乡网格累计实施民生项目29个,化解矛盾纠纷100余起,开展志愿服务40余场,真正实现“治理在网格、服务到家门”。
精选强将,锻造担当有为“先锋队”。选优配强,激活治理“终端”。通过“村级提名+群众评选”方式,从网格内选拔党员骨干、致富能手、热心群众组建组管委队伍,确保队伍公信力强、群众认可度高。目前,组管委中党员、能人占比34.87%,形成“党员带头、能人引领、群众参与”共治格局。创新机制,提升议事效能。推行“双向认领+特殊兜底”包保机制,组管委成员与普通群众结对,组长重点帮扶特殊群体,确保服务精准到位。
精建机制,激发自治活力“新引擎”。构建“1+4+N”机制,即制定村规民约,配套议事协商、红黑榜公示、积分管理、奖惩激励四项机制,明确婚丧嫁娶、环境整治等N类禁止事项,形成“大事共议、难事共解”治理格局。赋权增效,提高办事效率。赋予组管委农房审批、低保申报、产业奖补等八类民生事项初审权,建立“网格初审——村级复核——乡级备案”三级联审机制,累计办理民生事项200余件。考核激励,保障长效运行。实施“季度考评+星级评定”双轨考核,对优秀网格给予物质奖励,并优先匹配民生项目,有效激发参与治理积极性。
精施良策,跑出乡村治理“加速度”。“两清两改两治理”,村容村貌焕新颜。富裕村组管委发动群众筹资30万元,清理乱堆乱放、残垣断壁,改造厕所、圈舍,治理生活垃圾、生活污水,让村容村貌实现改观。移风易俗树新风,红白事减负惠民生。翁降村、基场村通过修订村规民约,严控红白事规模,切实减轻群众负担。依托禀赋强产业,电商助农促增收。潘硐村依托“枇杷之乡”优势,组管委牵头举办三届枇杷文化节,培育本土主播、搭建电商平台,带动销售枇杷6万余斤,创收30余万元,形成产业兴、乡村富发展格局。
(贵州省都匀市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