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协同,寻求基层治理“最优解”

胡炜彬

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海秀镇位于海口市西南部,下辖2个社区、6个建制村。近年来,海秀镇探索以社会工作专业方法赋能基层治理的创新模式,该模式通过构建“四级网格管理、行政事务分流、社会组织参与、集体经济反哺”四位一体的治理体系,为城乡融合地区基层治理提供了有益经验。

凝聚多方合力

四级网格强根基。海秀镇为破解流动人口治理难题,通过建立“镇党委——村党组织——网格党小组——楼栋长”四级架构,实施“1名镇干部指导+1名村干部协调+1名网格员负责+N名志愿者服务”包联机制,实现85个网格治理力量全覆盖。在此基础上,水头村推行房东“信用积分+星级评定”制度,将信息登记率、安全隐患整改等5项指标纳入考评,建立“信用赋分——星级评定——奖惩联动”管理闭环。

“网格+N”强协同。创新推行“网格+N”基层治理模式,通过整合调解员、执法队员、环卫等七类专业力量,构建“多网融合、一网统筹”治理新格局,明确网格员宣传、信息、联络三项职能。同时,建立“未诉先办——接诉即办——繁诉联办”三级响应机制,网格员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实现问题快速处置。

减负赋能做优服务

基层减负增效机制创新。为切实推进基层减负增效,海秀镇聚焦村级政务流程清单化与服务模式提升,创新实施“清单管理+动态轮岗+精准代办”工作机制,通过系统梳理高频服务事项,精简办事环节,推动全部政务及民生服务进驻“一站式”便民服务站。建立“网格员+村干部”AB岗轮值制度,每日确保一名网格员在专职窗口服务、一名村干部赴现场协调解决问题,实现行政审批即办率100%。通过机制优化工作力量,重点转向高龄长寿补贴老人认证、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申办、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申办等高频代办服务。网格员与村干部组成“代办服务小队”,累计为行动不便群众提供上门代办服务1200余人次。同步构建“窗口即时办+网格上门办”双轨服务体系,推动基层工作重心从“坐班办事”向“主动服务”转变,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治理动能转化成效显著。拓展基层治理深度,累计召开村民议事会66场次,矛盾纠纷化解率达100%;矛盾化解质效显著提升,通过“遍访摸隐患”行动实现矛盾隐患提前化解,依托“网格+N”工作机制高效响应处置诉求2134件,实现源头治理,将矛盾化解在网格中。发展动能持续增强,2024年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711万元,形成“前台一窗通办、中台联动处置、后台深耕治理”的良性运行机制,使群众对政务服务满意度显著提升。

发挥社会组织作用

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海秀镇创新打造“一村一品”社会组织品牌矩阵,培育32支特色服务队伍,包括水头村益童荟服务队、海榆西社区银发教师便民服务队等,吸引332名党员志愿者和专业人员参与。通过“普惠+精准”双轨服务模式,累计开展公益课程及活动412场次,服务儿童超4100余人次;建立“一童一档”动态档案,提供个性化帮扶,实现特殊儿童关爱全覆盖。同时,以公益活动为纽带,全年组织义诊义剪、文艺汇演等活动336场,覆盖群众5000余人次。其中银发教师便民服务队调解家庭矛盾28起,提供健康咨询52次。

聚焦“小切口”,做好暖心服务。聚焦城中村治理难题,统筹社会组织力量,解决停车难、设施维护等民生问题,为特殊群体提供服务累计1000余人次。水头村以关爱服务儿童为小切口,创新打造全省首家流动儿童服务之家,由“爱心妈妈”团队运营管理,形成“关爱一个孩子、激活一个家庭、带动一群人”新模式。

民生反哺提升效能

精简事务。通过精简村级事务、优化工作流程,推动村干部从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将精力聚焦到盘活资源、谋划产业等工作中。在“三资”(资产、资金、资源)专项整治活动中盘活全镇村集体资产281.6万元,带动村集体收入增加。

民生反哺。全年投入95.1万元实施智慧安防、基础设施等四大工程,安装监控摄像头,实现村域重点区域全覆盖,购买防返贫保险、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等公共服务;改善基础设施,疏通污水管道,更换井盖等基础设施;组织开展琼剧演出、篮球活动等公共文化服务;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改善居住环境。

(作者系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海秀镇党委书记)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