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崇明区三星镇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创新打造“宜章调解工作室”,持续深化集自治强基、法治保障、德治教化为一体的基层治理模式,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建强队伍
三星镇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在社区治理中的独特作用,不断为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
让专业人才“冒出来”。三星镇在全镇22个村(社区)挖掘法律人才,鼓励本土法律人才积极参与平安建设,引导退休干部在基层一线发挥余热做贡献、老有所为当先锋。
让服务品牌“响起来”。组建以退休法律专业人士为骨干的海棠法律顾问团,创建“宜章调解工作室”,从源头上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化解在进入诉讼程序之前。
让骨干队伍“强起来”。推行“大班制理论教学+导师制专业带教”育人机制,充分吸纳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和户长等社区治理力量。灵活采取一对一全程带教、小班制专题法律辅导、个案纠纷研讨讲解等方式,全面提升实战能力,成功培育50名既懂法律知识又有纠纷调处能力的“土专家”。
健全机制
三星镇持续推动力量向基层一线下沉、资源向基层一线集中,积极探索化解矛盾纠纷新路径。
完善社区治理脉络。推进立体服务体系建设,将社区治理平安网格和党建微网格“两网合一”,依托原有户长网格,构筑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格局。按照地域相近、资源互补的原则,将全镇22个村(社区)划分5个片区,海棠法律顾问团5位成员分别驻守五个片区,以分区负责、片区联动、镇内一体为原则为群众提供家门口服务。
强化各方协作参与。组织民警、人民调解员和律师参与调处矛盾纠纷,整合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力量,有效延伸“三所联动”触角。发挥“户组治”党建品牌效应,推进宜章调解“进乡村、进网格、进户组”,形成户长发现收集问题、“户长议事会”反馈协商问题、“宜章调解工作室”接单、镇村协调解决的工作机制,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推出个性服务菜单。三星镇将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与“宜章调解工作室”一体推进并实现村居全覆盖,定制法律服务菜单,由群众根据实际需求点单预约。完善每周四镇、村法律顾问接待、工作日“土专家”值守制度,为群众提供专业化服务。
做优服务
三星镇完善“耐心听取群众的陈情诉求、用心查清争议的来龙去脉、恒心化解矛盾纠纷”的“三心”调解工作法,把法律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探索“背包式”调解工作方法。推行“背包式”调解工作方法,发现矛盾纠纷“马上打包”,事不解决“背包不放”,疑难问题“打包会诊”,调处结果“放包见效”,将矛盾纠纷逐“点”击破。
推进“门诊式服务+源头式化解”工作模式。通过“固定日+工作日”接待值守制度,推动公共法律“门诊式”服务,通过整合资源和力量下沉矛盾纠纷现场一线、送调上门等,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上海市崇明区三星镇党委供稿)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