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崇明区陈家镇:

破壁垒 疏堵点 通民心

上海市崇明区陈家镇大东滩地区总面积234.76平方公里,既包括陈家镇行政辖区,也包括东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隶属本市不同管辖主体的单位。一段时间以来,由于管理层级复杂、管理责任虚化、管理力量弱化、服务内容空心化,产生了失管漏管现象。为解决这些问题,填补大东滩区域管理服务空白,陈家镇以“多格合一”工作为抓手,积极探索打破行政壁垒、条块分割的区域一体化基层治理新路径。

党建引领,治理资源按需“组合”

织密组织网。优化调整城市运行责任网格,将陈家镇及东滩区域划分为东滩、第一、第二3个综合网格。针对区域内国企、高校、科研机构数量众多、级别不同、隶属不同的特点,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有效凝聚各方力量。通过五彩东滩区域化党建品牌,以党建引领区域共治共享,推动网格化管理精准化、区域发展一体化。

绘好流程图。为确保指挥有力、调度及时,提级高配副网格长,整合东滩建设集团等力量,根据不同应用场景调配组合、吹哨报到。针对东滩治理的特殊性,联合51家单位,打造“五全”运转机制,破解治理难题。

建好主阵地。根据3个网格的区域特点、治理场景的需求,推进三个主阵地的功能转型。重点打造了东滩议事厅、网格工作站、“五一工作法”展示区、东滩“驿”家等功能区,推行5类治理功能清单、8项服务清单,形成网格阵地“服务即治理、治理促服务”的良性循环。

分类施策,以“一件事”推动解决“一类事”

聚焦民生事项。作为新开发建设区域,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东滩学校周边道路照明建设未同步跟进,带来安全隐患;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周边学生乱停车问题严重,影响市容环境。第一综合网格率先打破镇、司、校壁垒,会同东滩建设集团、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完善配套设施,加强区域交通疏导,动员附近学校老师、家委会志愿者参与秩序维护,有效解决基层治理问题。

强化典型引领。第一综合网格创新“社群之家”新模式,探索党建带团建的实践路径。第二综合网格在裕西村试点建立乡村振兴服务平台,串联锦陈路乡村振兴示范带资源,打造集水产养殖、观光休闲为一体的乡村发展共同体。

打造“一格一品”。发挥副网格长岗位优势,打造“一网格一特色”治理品牌。东滩网格探索“一心两画三治”,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动、同频共振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模式。

网格聚力,描绘基层治理新蓝图

群众吹哨,议事协商更加“接地气”。13个居民区“邻里汇”宜居议事会围绕房屋修缮、老人助餐、楼道消防等问题,形成议事清单,收集“金点子”,从“提问题”到“答问题”,让社区治理更精准高效。

双向奔赴,多方共治更具“烟火气”。“新”力量志愿服务队队员化身“流动网格员”,成为“移动探头”,收集问题,助力问题早发现早解决。“东滩小哥”帮独居老人采购生活用品,配送老年餐,用实际行动传递温暖与关怀。

破圈共融,街区治理更有“新范式”。南镇区、北镇区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打造东滩“驿”家,做实做优服务。南镇区商业街党支部通过吸纳南部28家商户组建东滩·温暖家友好商铺联盟。北镇区商业街党支部围绕“活力街区”“美丽街区”等主题,向沿街商铺征集“第二届美食嘉年华”主题,探索出一条街区党建与网格化管理融合新路径。

(上海市崇明区陈家镇党委供稿)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