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兴领域迅速发展,新就业群体规模持续扩大。上海市崇明区长兴镇党委坚持党建引领,加强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和服务管理,强化政治引领,完善对新就业群体的关爱措施和权益保障,演绎着“一群人”与“一座城”的“双向奔赴”。
党建引领,构建共治“一张网”
织密组织架构网络。制定下发《崇明区长兴镇关于开展新兴领域党建全覆盖工作实施方案》,细化各部门工作职责,确保机制高效运转。设立工作专班,明确牵头部门和工作科室,构建镇党委牵头抓总,各条线部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的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推进体系。
建强党建工作力量。抓好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群体党组织的组建和管理,确保新就业群体发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就跟进到哪里。选优配强党务工作者,注重选拔政治过硬、业务精通、甘于奉献的党员骨干担任新就业群体党支部书记,开展新就业群体发展党员“火种计划”,已有6人提交入党申请书。
精准服务,关心关爱“大民生”
精准对接安“新”。依托“扫码发声”小程序、“鹭”音亭、小板凳民情恳谈会等平台载体,打造“听新声议事会”,近距离了解新就业群体缺什么、盼什么、要什么,为他们量身打造暖“新”清单。如在条件允许的社区增设智能快递柜,缓解快递小哥末端配送压力;制定快递外卖车辆通行管理细则,提升配送效率,让管理服务更加精细化。
畅享驿站舒“新”。建立“小舢板”口袋驿站,布局16个社区的35个门岗岗亭,因地制宜设立微型服务站,配备应急药箱、饮用水、冰凉贴、充电宝等物资,为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提供贴心服务。发挥区域化党建平台作用,驻岛央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免费为各驿站提供矿泉水,缓解物资供应压力,实现政企、社企协同联动。
专属服务暖“新”。整合辖区商业资源,携手58家餐饮、休闲、生活服务等领域的商户推出“暖‘新’商铺”项目,为新就业群体构建专属优惠服务。快餐小吃店的“骑士套餐”、桌球房的特惠折扣卡、“一口价”的理发服务、便利店及修车行的优惠价等等,形成覆盖日常生活消费场景的服务网络。开展新就业群体“微心愿”活动,动员党员志愿者、爱心商企等开展“微心愿”认领,为新就业群体送上暖“新”服务。
双向奔赴,畅通治理“微循环”
发挥新就业群体工作时间灵活、服务范围广的职业优势,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基层治理。
创新结对帮扶机制。推出“社区派单、小哥接单”模式,构建新就业群体与老年居民常态化结对帮扶机制。社区工作人员通过走访、电话等渠道,摸排独居、空巢、失能老人的生活需求,形成服务清单,定向推送给新就业群体。快递员、网约配送员根据自身工作路线和时间灵活接单,实现“顺路帮忙一举两得”。制定“五个一”服务清单,即每周一次“敲门问候”、每月开展一次居家卫生清扫、每季度协助居委会开展一次水电煤安全检修、每年结合节日开展一次特别关怀行动,推动越来越多新就业群体加入帮扶队伍,让“双向奔赴”的温暖在社区持续传递。
深入参与社区治理。开展新就业群体“五新”行动,推动126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与社区治理,组织165名快递员、网约配送员开展“隐患随手拍”活动。根据活动次数累计积分,在各党群服务中心的“积分小店”兑换物品。
主动融入志愿服务。在防汛防台、应急救援等工作中,发挥新就业群体熟悉地形的优势,引导他们参与应急志愿服务。通过专项培训、配备必要装备,将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纳入社区应急储备力量。在极端天气,他们协助转移受灾群众、搬运防汛物资、巡查安全隐患,成为社区防灾减灾的重要补充力量。这种“社区服务站点、站点反哺社区”的双向互动,促进了新就业群体与社区居民的情感联结。
(上海市崇明区长兴镇党委供稿)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