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崇明区新海镇作为地处崇明西北部的农场镇,镇域面积大,人员结构多样。如何有效推动村民自治、焕新共治活力成为检验基层治理成效的关键。为此,新海镇紧扣基层治理现代化要求,以“红栎·邻厅”议事协商品牌为抓手,推行议事平台体系化、议事主体多元化、议事主题精准化、议事规程制度化“四化”模式,有效破解了老旧社区治理难题,实现从“问题清单”到“幸福答卷”的蜕变。
议事平台体系化,打造议事矩阵
新海镇以“一居一品”为导向,打造多层次、多样化的议事协商平台,实现群众之声事事有回响。
在品牌创建上,各居民区结合实际需求,围绕“红栎·邻厅”议事协商品牌创建专属议事载体。镇级层面,每月选择一个议题,总结经验,交流体会。长征居民区“征心卫家”议事会在解决环境卫生治理顽疾、私搭乱建等问题上成效显著;新海居民区“党群议事会”围绕飞线充电、僵尸车等安全隐患开展长效治理;红星居民区“红星闪闪协调议事会”聚居民之智,定一纸之约;新海二村居民区“同心圆议事会”针对噪音扰民、充电难等问题,形成“协商——处置——反馈”闭环;跃进居民区“香樟园议事坛”围绕水网改造等议题,联动相关机构开展协商。
在阵地搭建上,线下打造红星居民区“邻里厅”、新海二村居民区“弄堂议事点”等阵地,构建集休憩、议事功能为一体的复合型公共空间。同时,新海二村居民区创新“同心圆+弄堂”模式,将协商场景延伸至居民家门口。线上依托新版“社区云”平台、微信群等,公开整治方案,收集居民意见,确保治理过程透明化,实现“小事随时议、难事共商办”。
议事主体多元化,构建共治格局
新海镇打破“政府单一主导”模式,构建多方协同治理格局。
坚持党建引领。以深入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契机,深化“四百”大走访,聚焦居民急难愁盼问题,动态形成议事清单。定期召开党建联席会议,牵头协商,解决问题。同时,紧抓社区党员这个“关键少数”,加强日常联系,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社区赋能增效。
注重协同驱动。探索建立楼组长正向激励机制,结合镇文明居住(经营)积分,以职责定积分,以积分促尽责,居民参与积极性显著提高。积极联动专业机构和驻地企业形成共治合力,助力项目落地落实。例如,通信和绿化部门参与修剪缠绕电线的紫藤花、心理专家深入社区开展心理辅导等,有效弥补了村民自治实践中缺乏专业支撑的短板。
议事主题精准化,聚焦精准治理
新海镇始终坚持“群众需求在哪里,议事主题就聚焦到哪里”。在需求锚定上,通过“四百”大走访、人民建议征集、网格日常巡查等,主动排摸治理盲区,识别治理痛点,广泛收集民情民意。建立“五色议题”分类方法,引导居民归类问题并形成议题,精准匹配治理资源。以红色代表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需要立刻商议解决的议题;蓝色代表满足居民日常生活所盼的议题;绿色代表影响社区环境的议题;黄色代表影响邻里关系,破坏社区文明的议题;紫色代表完善创新治理机制,激发自治活力的议题。在解题施策上,针对不同议题,实施差异化解决方式。比如,针对环境整治类议题,采用“集中整治+常态巡查”模式,防止相关情况反弹;针对民生服务类议题,按照“居民参与——联合施工——共同验收”工作流程,全方位满足居民需要;针对矛盾纠纷类议题,推出《社区常见法律问题百问百答》手册,运用情理法融合调解,妥善化解矛盾。
议事规程制度化,完善制度支撑
新海镇将治理经验转化为制度成果,推动议事成果转化。划分“五色议题”,快速定位治理痛点。根据“五色议题”,匹配对应议事流程,实现“精准治理、共建共享”的理念。建立机制,公开工作流程。推行“议题公示——过程公开——结果公告”全流程机制,动态更新“问题清单”“责任清单”“销号清单”。线下设立居务公开栏,公开社区财务收支、重大项目进展民生政策落实等信息。线上通过新版“社区云”居务公开模块,动态更新社区信息,线上线下接受群众监督,主动接受群众评议。
(上海市崇明区新海镇党委供稿)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