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链上党建”激活发展新动能

编者按:

产业链党建是探索党建引领产业补链、延链、强链的重要路径,对提升产业整体效能、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山东省烟台市将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切实发挥产业链党委政治引领、政企沟通、企业合作的职能作用,推动实现党建引领下产业链、人才链、教育链、创新链“四链融合”,展现出新时代党建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

山东省烟台市坚持“产业链发展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要跟进到哪里”原则,聚焦产业链分布和发展特点,创新组织设置方式,将产业链党建工作纳入全市现代产业体系总体布局,建立一条产业链、一个产业链党组织、一个产业链协会、一名牵头领导、一个主管部门、一个党建共建平台的“六个一”机制,推动党建与产业一体布局、同步推进、融合发展。

“红链服务”破译产业困局

“宫书记,我们新研发的汽车底盘部件找不到本地配套商,眼看订单要黄了!”博世华域转向系统(烟台)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丁小虎的一通求助电话,打到了烟台市福山区汽车产业链综合党委书记宫涛的办公室。这个电话触发了“红链服务”快速响应机制。3天后,一场特殊的“相亲会”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党群服务中心举行——12家零部件企业带着样品和技术参数前来“相亲”。最终,博世华域转向系统(烟台)有限公司与3家企业达成合作协议,不仅保住了订单,还让采购成本降低了15%。

在烟台,这样的故事并非个例。随着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福山区314家链上企业面临技术升级慢、协同效率低等共性问题。

“单打独斗已经行不通了,必须‘抱团发展’,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服务沉在链上、资源聚在链上,让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成为产业的发展优势。”福山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吕序鹏介绍,福山区构建的党建工作体系,由产业链综合党委牵头,10个镇街园区党(工)委搭台,26个职能部门服务,314家企业协同。每月18日的“链上会客厅”,链接资源、共商发展,成为企业家们雷打不动的“赶集日”。

在荏原冷热系统(中国)公司的“红链驿站”里,总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午休时间,技术员们围着“需求墙”讨论问题;下班后,党员骨干在“解忧角”帮助新员工解决子女看护难等问题。这个约20平方米的服务站,背后连着29个服务节点。去年以来,78名“红链服务员”累计深入企业1200多次,促成银企对接活动32场,解决各类问题310余个。通过“专利质押+有形资产”捆绑融资模式,成功帮助12家企业获得贷款。

在潍柴(烟台)新能源产业园项目工地上,“行动党支部”的旗帜格外醒目。通过产业链党委“做媒”,园区企业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建的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已孵化出3个产业化项目。“过去我们‘等米下锅’,现在‘找米下锅’。”项目负责人周翔感慨道。目前,烟台市福山区汽车领域专业人才已经超过1.1万人。

眼下,烟台汽车产业链党建正在升级2.0版,开发“链上党建”数字平台,实现政策“一键匹配”、需求“一屏通办”;组建跨区域党组织,与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开展组织共建……在党建引领下,汽车产业链成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支撑。

要素保障精准落在链上

在烟台蓝色药谷·生命岛园区,山东富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山东丰金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在生物医药产业链综合党委的跟踪服务下成功“结对”,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双方均降低了生产成本。这是烟台市牟平区开展“牵线搭桥 合作共赢”服务活动,助力链上企业发展的真实写照。

对企业而言,要素保障是影响发展的重要因素。今年以来,生物医药产业链综合党委积极构建链上党建工作体系,聚焦审批、土地、资金等服务供给,实行“轮值书记”制,每两个月轮值收集一次企业诉求,定制“一张表单”,实现材料一次性提交,推动行政审批从“串联”变“并联”。

“我们从审批着手优化营商环境,从土地着手破解用地制约,从平台着手畅通融资渠道,服务生物医药产业链持续、健康、快速成长。”生物医药产业链党组织负责人赵文晓介绍说。在生物医药产业链综合党委的协调下,18家区直部门单位抽调23名业务骨干组建工作专班,已为53家企业解决问题300余个,减免评估费用1000余万元。自然资源、住建等成员单位改“等待审批”为“提前介入”,助力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实效。

人才与创新是产业链腾飞的双翼。为让人才享受更多的服务待遇,烟台市委社会工作部紧贴产业链布局人才链,打造蓝色药谷库等25个平台,推出“产业+人才”政策组合拳,对顶尖人才“一事一议”。其中,创业企业类和创业项目类入选人才,可直接认定为烟台市D类高层次人才,发放烟台优才卡,持卡可享受子女入学、配偶安置、医疗保健、文化休闲等一系列服务政策。目前,生物医药产业拥有高层次人才203人、专业技术人才1.9万人,为生物医药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释放不竭动能。

“多元场景”赋能产业发展

“自从成立航空航天产业链综合党委,链上企业实现了资源共享、抱团发展,我们的归属感更强了,链动效率更高了!”参加航空航天产业链党建联席会议的链上企业——山东宇航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文杰面带笑容地说。

近年来,海阳市委社会工作部积极探索航空航天产业链上“多元场景”赋能,推行“一链一党委、一链一配套、一链一平台”工作机制,为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积蓄了澎湃动能。

“链上党建”赋能场景:为充分凝聚资源共享、发展共商、协作共赢的强大合力,组建航空航天实体型产业链党委。建立党建联席会议机制,吸纳链上3家企业党组织为成员单位,通过定期议事协商、常态走访调研,及时解决用地审批等产业链难题52项,形成“产业链党委牵头——属地党委协同——链上企业联建”工作体系。选派23名业务部门负责人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串联起链上6家企业党组织、107名党员,建立党务干部、业务干部“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工作机制,打造“红领先锋”队伍。

“链上服务”赋能场景: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系统性工程。为此,航空航天产业链党委主动牵头,会同政务中心、营商环境专班、服务企业专班,组建“红链管家”服务队,推出管家式服务,常态化下沉链上企业,开展走访,纾困解难,提供专业化党建与业务工作指导。强化资源要素保障,聚焦项目招引、企业培育、特色园区建设等重点工作,开启“红链套餐”直通车,推出“四证齐发”“拿地即开工”服务机制。制定企业需求、政策资源、惠企项目“三张清单”,优化链上企业服务内容。搭建政企联动平台,建立“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制度,组织国土、人社、金融等部门主动上门走访,按照“一事一议”原则,持续放大优化营商环境的“虹吸效应”。

“链上人才”赋能场景:人才招引是民营企业发展的难题之一。针对从事“卡脖子”技术研究人才与创新发展需求不匹配的问题,海阳市实施“人才牵引”计划,常态化举办航天产业发展大会、“产业+人才”推介会等系列高端会议,吸引院士、专家开展交流合作。创新人才集聚载体,深化产教协同融合,构建“院士团队——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企业高学历人才——实用型技能人才”4级人才链条,激发产业活力。优化人才发展生态,强化产业链人才政治引领,将有突出贡献的10余名专家人才纳入联系服务范围,由海阳市级领导常态化“问候、问情、问需、问策”。高标准建设航天人才公寓,加快推进航天医院、航天小学建设,优化完善“人才之家”会客厅功能,为人才提供五星级的“家”。

行业协会商会成为“资源富矿”

在莱阳市,绿色食品产业链综合党委组织的“党建链”联席会议上,上下游企业代表、高校专家学者和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共商产业技术创新等事宜。莱阳市农发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党建让我们绿色食品产业的链上企业有了共同的‘家’,沟通更顺畅、资源更集中,行业协会商会帮助协调资源,很多过去难以解决的问题,现在都能迎刃而解了。”

近年来,莱阳市委社会工作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联系企业广泛、协调资源丰富的优势,构建起综合党委领导、行业协会商会党委主抓、产业链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关联企业参与的党建工作体系,通过建强战斗堡垒、建立运行机制、锻造先锋队伍,形成严密组织链条,凝聚产业发展合力。今年4月,山东省团餐行业协会等4家省级行业协会商会在莱阳市举办全省性行业协会商会“赋能高质量发展·齐鲁行——莱阳味道·齐鲁共享”活动,推动100余种产品入驻好品山东粤澳深度合作区(横琴)品牌出海中心。行业协会商会组织会员企业抱团出海,参加国际大型展会,签订销售订单5000余万元。

此外,绿色食品产业链综合党委、行业协会商会党委共同为企业搭建“共享+”平台,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共享原料基地使采购成本降低20%,共享冷链平台让物流费减少25%。1600平方米党建综合体实现30余项服务一站式办理,效率提升50%。22个莱阳市直部门组成的“红链服务团”按“企业点单、组织派单、专员接单”模式,今年已促成企业合作项目40余个,解决融资难题20余个。

如今,在行业协会商会的协同助力下,绿色食品产业的“朋友圈”越做越大,“走出去”的步伐也越来越坚实,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红色尖兵”领航向海征程

烟台市委社会工作部坚持找准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的驱动点,发挥市委“两新”工委优势,主动链接发改、工信、商务等产业主管部门,成立46个“红色代办团”,组织各企业党员技术骨干组建“攻坚党小组”,协同解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展难题,为产业链发展注入源源动力。

烟台是海洋经济大市,拥有909公里长的海岸线和63个岛屿。黄渤海新区坚持“党建领航、经略海洋、资源共享、向海图强”,组建经略海洋产业链综合党委,吸纳7名链主企业、骨干企业党组织负责人担任委员,选派4名党务骨干专职专干,以党建引领53家驻地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产学研单位一体协同发展。采取党委派员帮建、龙头企业领建等方式,在产业链上建立25个党组织,将42家涉海企业、3400余名党员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实现党建工作沿链嵌入、整链覆盖。每半年召集1次产业发展和党建联席会议,建立合作项目企业申报、小组审核、线下磋商、会上认领机制,搭建“党建共建、政企沟通、企企合作”平台,推动链上企业抱团发展。经略海洋产业链综合党委协调商务、金融、税务等职能部门成立“红色代办团”,每月联合组织开展“技术讲堂”“政策上门”等服务,开展“金融贷”“种源引进”等活动,为30余家上下游企业资源配对,先后签约“百箱计划”“蓝鲲号”等重大项目。

此外,经略海洋产业链综合党委注重发挥链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搭建“每年确定一批行业攻关项目、每个项目组建一支党员攻坚队、每季度开展一次项目路演、每年底开展一次集中评选”的“四驱红链”党员攻坚平台,在关键岗位设立29个党员先锋岗,从链上企业抽调党员骨干组建17支突击队,聘请科研院所、驻地高校41名专家组建党员顾问团,合力推动“卡脖子”技术攻关。在烟台八角湾海洋经济创新区建设期间,产业链综合党委发动132名党员带头冲在一线,仅用8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建设工程,入驻项目20余个。

编辑手记

从福山区汽车产业链的“红链相亲会”3天破解企业配套难题,到牟平区生物医药产业链综合党委协调助力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实效;从海阳市航空航天领域的“人才之家”聚智赋能,到莱阳市绿色食品产业借行业协会商会之力拓展国际市场,山东省烟台市用党建链串起产业链的创新实践,生动诠释了组织建在链上、服务融在链上、资源聚在链上的深刻内涵,体现出“红色引擎”驱动发展的强劲动能,为新时代党建工作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本报通讯员 王孟子 李超)

(责编:田宇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