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台风多发、极端降雨频发。疾风骤雨中,有人逆行而上,用行动诠释“枝叶总关情”的担当。千万身影互帮互助,在风雨中传递守望相助的力量。
连日来,北京遭遇持续性多轮强降雨天气,北部山区汛情严重。无数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一个个穿梭于风雨中的身影,成为防汛抢险救灾工作的坚实力量。
“电断了,自来水也断了,信号全无,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雨!”转移到安置点的怀柔区琉璃庙镇东峪村村民想起前几日的大雨仍心有余悸。危难时刻,琉璃庙镇21名第一书记闻“汛”冲锋、逆行而上。有人从市区冒雨驱车4小时回镇,有人踩着没过小腿的泥浆徒步数公里进村,“这儿也是我家,我不回来怎么行?”他们不顾村干部出于安全考虑的劝阻,第一时间参与群众转移安置工作,争分夺秒奋战在防汛抢险救灾第一线。
在顺义区牛栏山镇史家口村,党员志愿者们迅速集结,协助转移群众。针对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全程帮拎行李、搀扶护送,贴心的安慰让群众焦虑逐渐减轻。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怀河右堤内34户116名群众分批有序撤离,顺利入住集中安置点。
社会力量的倾力救援也为防汛抢险救灾注入了强大动力。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遭遇持续强降雨期间,广大志愿者全力投入防汛抢险救灾工作。
“众环小区西门排水口堵了!”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海西路街道附件社区工作群中不时传来社区周边最新汛情。社区志愿者徐晓亮拿起铁锹就往现场冲,积水没过膝盖,雨水灌进雨靴。他蹲下身摸索着清理堵塞物时,一块碎玻璃划破了手套,鲜血混着泥水渗出来。徐晓亮只是用清水冲了冲,裹上塑料袋继续干活。“现在多清理一块,居民家就少淹一点。”他坚定地说。
大雨中,呼和浩特市土左旗察素齐镇沙河路草原社区门口发生惊险一幕:一名外卖骑手被湍急水流冲走了。“快救人!”正在社区值班的草原社区党支部书记郭文强、察素齐镇干部朱波和社区志愿者第一时间冲过去,跳入积水中,合力将外卖骑手带到了安全地带。
面对严峻汛情,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社会工作部发出《关于号召广大志愿者积极有序参与防汛抗洪抢险救灾的倡议书》,全区志愿者闻令而动,以实际行动践行志愿精神,在风雨中筑起一道道“温暖堤坝”。
呼和浩特市蓝天救援队启动应急预案进入全员备勤状态,在暴雨导致能见度极低、地形复杂的情况下,救援队员携带专业设备,深入积水区域、河道周边展开地毯式排查。针对部分低洼村落积水严重、群众被困的险情,迅速联动相关部门,利用橡皮艇分批转移村民,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包头市各街道依托“街道——社区——网格”三级体系,组织志愿者队伍值守低洼易涝点、地下车库、老旧房屋等重点区域,排查隐患,提前装填防汛沙袋,设置警示标识,全面加固防汛设施。
危急时刻,新兴领域力量迅速响应,在风雨中共同守护万家灯火。
面对来势凶猛的台风“竹节草”,上海市崇明区陈家镇南镇区商业街区党支部召集物业服务企业工作人员、快递员、外卖骑手等30余人组成“街区啄木鸟”小分队,在台风来袭时,“街区啄木鸟”小分队化身防汛防台突击队及时协助处理窨井堵塞、街面积水、电线散落、路牌掉落等安全问题。
在众志成城筑牢生命堤坝的同时,贴心服务也在街头巷尾持续开展。在上海市奉贤区奉浦街道,国顺路社区长者食堂制作了热气腾腾的适老餐食。奉浦街道外卖骑手在完成常规配送后主动对接食堂,启动“风雨无忧”送餐计划。两名党员骑手以奉浦中河为界划分服务区域:北片区骑手负责乐康苑等老小区;南片区骑手包干九华苑等居民区,通过接力式配送确保30份餐食在台风中准时送达独居老人家中。
从风险排查到应急抢修,从转移人员到精准服务,风雨交加中,一个又一个身影,共同筑起了防汛“安全堤”。
(本报记者 汤珊珊)
(责编:田宇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