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围绕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新’在哪里、‘难’在哪里、‘落’在哪里”课题,紧扣新就业群体实际需求,积极探索推进设施友好、服务友好、场景友好、治理友好、文化友好的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建设。梁园区前进街道依托社区“一刻钟服务圈”,充分利用繁华的商户体系、便捷的交通区位、丰富的共建资源和成熟的党群阵地,精心构建企业、骑手、社区共商共建共享新型服务平台,以有温度的服务载体为“奔跑的心”安一个“温馨的家”,推动新就业群体与城市“双向奔赴”“双向友好”。
以组织聚力破解“无人管”的难题
前进街道作为梁园区核心商圈的所在地,存在辖区面积小、新就业群体总量大、服务站点少的问题,如何推动组织建设工作与行业发展深度融合,实现新就业群体党建落地落实尤为重要。
力量聚合强保障。成立新就业群体友好街道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分级负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责任体系,定期研究协调解决建设试点工作遇到的难点问题。同时,以新就业群体大走访为抓手,收集整理新就业群体充电难、进门难、子女托管难等诉求,积极对接相关部门,链接各类资源,落实服务举措,为新就业群体织密多方位、全覆盖的暖“新”网。
资源联动聚合力。整合向阳路步行街、正弘汇商业综合体项目,以及周边的300余家个体工商户资源,设立爱心补给站,搭建直播小舞台,推出暖“新”套餐、错峰就餐、特惠菜品以及歇脚休憩、清凉用水、手机充电、饭菜加热等服务,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全方位支持和服务。
文明公约优环境。组织社区、商圈、物业公司与顺丰快递、美团外卖等运营主体签署文明公约,明确社区、物业、骑手共建友好街道的责任与义务,将文明公约转化为自觉行动,在全街道营造骑手文明派送、物业便利服务、居民以礼相待的良好氛围。
以暖心服务破解“怎样管”的难题
针对新就业群体服务保障不全、沟通交流不顺畅问题,前进街道党工委集聚多方优质资源,精准精细开展各项服务,让他们在城市生活中增强社会认同感和职业自豪感。
建设“10分钟休息圈”。针对反映较为突出的休息难、停车难、充电难的问题,整合辖区内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小区党群服务驿站、街区服务中心等场地资源,建设暖“新”驿站2处,新建24小时骑手开放驿站1处,规划建设换电站9处,划定小哥停车区10余处、停车位100余个。
开办爱“新”托管所。围绕解决新就业群体工作时间子女照看难的问题,统筹辖区内大学生、退休教师、专业社工等资源力量,成立社区托管小课堂4所,为新就业群体子女提供常态化托管服务。
开设暖“新”法律服务站。聚焦维护新就业群体自身权益,整合社区公益律师、专职调解员等力量入驻暖“新”法律服务站,针对新就业群体的职业特点进行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和矛盾调解。目前,暖“新”法律服务站已接受法律咨询50余次,开展法律援助3起,成功调解矛盾纠纷12起。
以示范引领破解“管不好”的难题
充分发挥新就业群体流动性强、联系面广的优势,依托党建引领网格化基层治理体系,实现新就业群体与城市的“双向奔赴”。
发动党员示范带动作用。发动网约车司机、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10余名新就业群体党员到社区报到,开展“亮身份、亮风采、亮承诺、树先锋”活动,组建“小哥”志愿服务队参与社区商圈议事协商,为基层治理注入“新”力量。
定岗选聘移动网格员。招募22名新就业群体“移动网格员”,与社区网格员一对一结对,帮助社区排查道路破损、安全隐患等风险隐患50多处,帮助老人和行动不便居民完成“跑腿帮办”事项210余件。
小积分撬动大治理。在党群服务中心打造“积分超市”,按照“周统计、月兑换”的方式,为参与社区治理的小哥提供头盔、护膝等日常物品兑换以及暖“新”联盟商家消费折扣等服务。将积分作为选树典型的重要依据,评选最美“移动网格员”2名。
前进街道持续推动新兴领域党建全覆盖工作走深走实、见行见效,让新就业群体看得到阵地、找得到组织、享受到服务、感受到关怀,进一步引导新就业群体参与治理、议事协商,推动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
(河南省商丘市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田宇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