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北省衡水市以“抓党建、强组织、兴产业、促发展”为目标,创新实施“五链五促”工作法,着力打造“向心力”产业链党建品牌,打破地域、部门、行业、企业壁垒,推动党建工作与产业链同步延伸、组织活动与经济活动同频共振,实现“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覆盖到哪里”,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红色动能。
突出“组织塑链”促牵引,筑牢产业发展“主心骨”
坚持把党的领导作为产业链发展的“根”与“魂”,以组织覆盖筑牢产业发展根基。聚焦全省重点产业和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通过在产业链上建党委、链上企业建支部,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市委社会工作部制定印发《新兴领域党建引领主导产业发展工作实施方案》,构建“摸排——组建——优化”全流程推进机制,指导各县(市、区)精准组建产业链党委。目前,全市共建立14个产业链党委,覆盖龙头企业103家、一般企业1566家,形成“行业龙头引领、链上企业跟进、党员群众联动”的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格局。
推动“机制固链”促支撑,锻造产业发展“强根基”
坚持因链施策、分类推进,各产业链党委结合实际采取4类运行模式(部门牵引型、链主带动型、协会串联型、属地统筹型),并配套完善“三会三单”(党委会议、联席会议、“1+N”小组会议,资源清单、需求清单、项目清单)制度体系,即每月至少召开1次党委会议,学习传达上级决策部署,研究解决党建与产业发展重大问题;每季度至少召开1次联席会议,分析产业链薄弱环节,制定“一链一策”解决方案;协调职能部门成立专项服务小组,聚焦企业需求,不定期召开小组会议,一对一解决企业困难。同时,建立资源、需求、项目“三张清单”,推动企业间技术共享、市场联拓,部门与企业间政策直达、难题共解。今年以来,累计解决企业用工、融资、审批等问题700余个。
注重“人才强链”促活力,点燃产业发展“源动力”
坚持“选、育、管、用”全链条培养,打造产业链人才队伍,为产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机制,鼓励企业负责人担任党支部书记,推动党组织班子成员与管理层深度融合。从县级产业链相关部门选派90名党员骨干担任重点企业党建指导员,开展“兜底式”“保姆式”服务,实现“企业有需求、指导员报到”的全天候覆盖。市委社会工作部印发《关于在新兴领域开展“三亮”活动的通知》,通过在链上企业设置“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党员生产线”,引导党员在参与技术攻关、安全生产、志愿服务、基层治理中当先锋、作表率。同时,积极拓宽引才育才渠道,深化与河北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推动学科共建、人才共育,举办“政校企产业人才对接会”,搭建高校与企业供需平台。建立链上人才资源库。截至目前,收录技术专家、管理骨干等150余人,培育紧缺技术人才80余名,为产业升级储备智力资源。
围绕“活动凝链”促合力,绘就产业发展“同心圆”
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共进”的产业生态,推动链上企业从“单兵作战”转向“抱团发展”。深化党建联建共建,落实“组织共建、活动共办、资源共享”,组织链上企业、属地、职能部门党组织联建共建,强化规范化建设指导,拓宽企业视野资源。开展商事共议活动,定期组织形势分析会、技术攻关会、合作洽谈会,共享原材料价格、市场动态等信息,推动市场联拓、物流共享。今年以来,各产业链党委组织召开商事共议会21场次。打造“助企帮办团”,建立问题协调解决机制,目前,已累计办理审批事项74件。拓展产业合作平台,举办中国(安平)丝网产业暨智能装备博览会,400余家企业参展,4万名客商参与,签订意向合同金额达29亿元。
强化“保障护链”促发展,厚植产业发展“沃土壤”
坚持“党委统筹、部门协同、多方联动”,县级社会工作部门牵头抓总,统筹推进组织建设、队伍培育等工作;产业链主管部门立足职能,推动部门协同、企业联动;行业协会、金融机构积极参与,构建“党建引领、多方协同”的工作格局。整合县域党群服务中心、链上单位活动场所等资源,打造“15分钟党建服务圈”,为企业提供会议、培训、咨询“一站式”服务。依托县级产业链主管部门成立人才、金融、科创、营商环境、法律援助、质量提升、贸易对接等N个服务小组,精准破解产业发展痛点。
衡水市通过“五链五促”工作法,推动产业链党建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跃升,为企业纾困解难、为产业赋能增效。下一步,衡水市将持续深化“向心力”产业链党建品牌建设,以更实的举措、更优的服务,推动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互促共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张学铭)
(责编:田宇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