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鹰潭市坚持党建引领,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构建“政治铸魂、制度强基、赋能增效、融合善治”四位一体高质量发展新模式,推动全市行业协会商会工作整体跃升,激活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池春水”。
以“政治铸魂”为根本
把稳高质量发展“方向盘”
行业协会商会的“魂”在于正确的政治方向,只有筑牢信仰根基,方能行稳致远。
拧紧思想“总开关”。鹰潭市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的重要论述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累计举办5期专题培训班,对300余名行业协会商会党组织书记及负责人进行系统培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筑牢组织“硬堡垒”。创新构建“市委‘两新’工委——行业(综合)党委——协会党组织”三级联动体系,推动市本级组建23个行业(综合)党委,有效解决相关问题。同时,紧抓“关键少数”,出台审核办法,确保行业协会商会“领头雁”政治立场坚定。
抓实党建“标准化”。全面推动“党建入章”,制定《鹰潭市行业协会商会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作手册(试行)》,以16条规范、63个模板为指引,解决基层党组织“怎么干”的实践难题。此外,将党建工作成效纳入年度综合考核,强化制度性保障。
以“制度强基”为抓手
铺设规范化运行的“硬跑道”
鹰潭市坚持以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为行业协会商会的健康发展划定清晰“跑道”。
构建协同监管“一盘棋”。针对“多头管”与“无人管”并存的问题,建立由市委社会工作部牵头的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行业管理部门、党建工作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的职责边界,破解“谁来管、怎么管”的难题,实现“脱钩不脱管、聚力不散光”。
划定行为边界“一张单”。出台《鹰潭市行业协会商会活动行为正负面清单》,让行业协会商会明确方向与底线。联合纪检监察等部门开展两轮专项整治,整治违规收费、评比泛滥等乱象,净化行业生态。
建立动态管理“一本账”。建立覆盖登记成立、变更、换届、注销等全生命周期的登记管理规定,实施精准监管。同时,开展“僵尸型”社会组织专项清理,依法注销28家、督促整改12家,实现优胜劣汰,提升行业协会商会整体质量。
以“赋能增效”为路径
激活服务大局“源动力”
鹰潭市注重从“输血”向“造血”转变,全方位为行业协会商会赋能,激发其内生动力。
畅通政企互动,打通“中梗阻”。建立诉求“直通车”机制,定期举办政企“圆桌会”,市领导面对面解决企业发展难题;走访行业协会商会及其会员企业共152家,收集意见建议67条。
强化金融服务,破解“融资难”。创新推出“党建链引领产业链”模式,协调金融机构,累计为会员企业争取贷款超180亿元,为实体经济注入“金融活水”。
提升品牌价值,提升“竞争力”。支持行业协会商会制定行业标准,鹰潭市眼镜行业协会申报的“余江眼镜”集体商标获国家认证;鹰潭市铜行业协会成功协办国家级产业大会,擦亮鹰潭产业名片。
以“融合善治”为目标
找准服务中心的“切入点”
鹰潭市引导行业协会商会跳出自身“小圈子”,融入发展“大格局”,在服务中心工作、参与社会治理中实现价值。
融入社会治理“新阵地”。推动行业协会商会在行业自律、纠纷调解中主动作为,成为社会治理的“减压阀”和“稳定器”。鹰潭市浙江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变“事后介入”为“源头化解”,其案例荣获全国工商联“2024年百佳商会调解典型案例”第十名,其工作被誉为化解商事纠纷的“金牌调解员”。
融入产业发展“主战场”。鹰潭市焙烤商会连续多年承办中式糕点博览会,推动信江烘焙产业学院正式开学,推动产教深度融合。2025中国AI眼镜产业发展大会在“眼镜之乡”余江区召开,共商产业融合新路径。
融入新质生产力“最前沿”。引导行业协会商会主动担当,通过组织专家诊断、搭建供需平台、推广应用场景等方式,助力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全市23家企业入选2025年度全省先进级智能工厂名单,数量稳居全省首位。
鹰潭市将通过选树“双强”(党建强、发展强)示范点、强化数字化协同监管、实施“领航协会”培育计划等举措,推动行业协会商会在服务国家战略、促进经济发展、参与社会治理中展现更大作为,为谱写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更多“鹰潭经验”。
(作者系中共鹰潭市委副秘书长、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