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社会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及鄂尔多斯市委的具体安排,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统筹推进社会工作各项重点任务,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凝聚强大合力。
聚焦红色根基,锻造新兴领域“硬堡垒”
把加强新兴领域党的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全面抓好强统筹、扩覆盖、暖人心、促发展工作,切实把“最活跃的地带”建成“最坚强的堡垒”。
完善责任链条。优化“两新”工委工作规则,督促行业部门依据业务链条抓好本领域党建工作,将行业党委、社会组织党组织纳入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范畴,持续压实新兴领域党建工作责任。
推进扩面提质。印发年度“两新”工委工作要点,全面摸排“两新”组织37309家,切实提升“两个覆盖”质效,扎实推进281个党组织规范化建设,7家党组织获评市级“坚强堡垒支部”,蒙南律师事务所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律师行业党建提升年”活动先进集体。
激活发展动能。组建社会工作党建联盟,实施“万名干部助万企”行动,构建专班专员服务、专项闭环管理、专题问需解难的“三专服务链”,为56家民营企业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2024年,新增市场主体1.9万户,东胜区位列2024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第23位;建立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机制,5849家企业入驻融资平台,协调银行发放贷款14.42亿元。
推动互融共促。引导“两新”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主动参与“党建聚力 服务民生”专项行动,企业资金支持占比23.7%。打造推出“暖新”行动护航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品牌,建成“暖城e站”91处,走访慰问困难党员、新就业群体。
聚焦精治网格,激活基层治理“共同体”
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不断探索源头治理、多方共治、和谐共享的治理路径,努力将“最前沿的阵地”打造成“最幸福的家园”。
搭建基层治理“四梁八柱”。构建“1个实施意见、8个制度办法、N个专项行动”的“1+8+N”制度体系,将街道赋能、社区减负等工作统筹纳入,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系统重塑、整体提升。
构建多方共治“立体网络”。形成“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治理架构,科学布局1031个全科网格,选优配强5078名专兼职网格员、9201名联户长,实现民意诉求联办、矛盾纠纷联排、居民事务联治、志愿服务联动。
持续为基层“松绑增效”。进一步优化整合考核指标,将镇级考核指标从73项压减至18项,街道考核指标从63项压减至13项;依托“根数据库”与“一表通”平台,推动基层报表由122张精简至34张;制定社区(村)机制、牌匾、证明事项准入机制,清理17种无实质功能标牌标识。
聚焦直通民心,打造为民服务“暖心站”
扎实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大力探索“暖城善治”联动联建有效路径,切实以用心用情的服务增强群众的满意度。
推动志愿服务提质增效。健全志愿服务动员体系、队伍组织体系和支持保障体系,构建“1个中心、123个站所、266个服务点、420支志愿队伍”的志愿服务矩阵,开展志愿活动7000余场,惠及群众14.3万人次。创新“四抓四强”(抓组织领导,强工作“聚合力”;抓阵地构筑,强服务“提升力”;抓机制创新,强发展“保障力”;抓特色项目,强品牌“影响力”)新时代志愿服务载体,不断健全系统完备、科学规范、协同高效的志愿服务工作体系。
促进矛盾纠纷精准化解。压实县处级领导信访工作包联责任,推行纪法联合服务矛盾化解工作机制,化解矛盾纠纷2.5万件,实现信访批次和人次“双下降”。
拓宽人民建议征集渠道。整合人民建议征集平台和载体,在街道(镇)和重点企业设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履职阵地232个,通过“两代表一委员”机制办理改善民生、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意见建议12条;启动接诉即办高频工单专项治理,实现响应率、解决率、满意率均提升至98%以上。
夯实社会工作人才根基。两年累计招录社区工作者160名,严格落实“三岗十八级”薪酬待遇,畅通“社区工作者——社区‘两委’成员——社区党组织书记——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乡科级领导干部”发展路径,常态化开展关心关爱和技能培训活动,不断激发社区工作者干事创业热情。将社会工作人才纳入“人才强区20条”政策支持范围,持续完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保障制度,持证社会工作者增长至691人。
东胜区在推进社会工作重点任务上致力打造更多具有影响力、辨识度高的社会工作品牌,以“稳中求进”为底色、以“真抓实干”为笔墨,不断书写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作者系中共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