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

象山“益园”助力社会组织党建攀高跃升

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象山“益园”前身为成立于2016年3月的象山县社会组织孵化园,历经8年两次迭代升级,现已成为象山县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发展的“红色地标”。近年来,象山“益园”坚持党对社会组织的全面领导,持续发挥平台驱动引擎作用,用心用情助力打造“红社领航”县域标志性党建品牌,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深度参与基层治理的新路。

党建引领明方向

构筑社会组织“红色导航仪”

象山“益园”坚持抓牢组织体系建设的“纲”和“本”,优机制、强覆盖,不断健全社会组织党建新格局。

健全体系强谋划。聚焦象山“益园”政治引领、规范管理、培育孵化、服务发展“四大功能”,构筑起民政局指导抓、“益园”(社会组织综合党委)具体抓、镇乡(街道)“一站双中心”(社会工作站、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落地抓的行业系统党建工作体系,为抓实抓细社会组织党建提供有力保障。

组织覆盖夯基础。深入实施党建工作与社会组织审批、年检、评估、换届、教育培训、负责人选任“六同步”和社会组织成立、法人变更、换届时约谈负责人“三约谈”制度,会同组织部、社会工作部选派第三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员,实打实帮助组建一批、提升一批党组织,稳步提升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率,推动法人登记类社会组织党组织应建尽建和“党建入章程”覆盖率100%。

平台联动促长效。完善“一园一院一党委”(“益园”、社会组织学院、社会组织综合党委)平台协同运行机制,发挥“属地管理为主、行业管理为辅、综合党委兜底”的管理优势,提升新“益园”阵地集聚效应和活动吸附效应,联动第三方机构,全覆盖全周期指导建强镇街“一站双中心”,高标准打造示范型枢纽型平台,全域织密社会组织管理网络。

多维赋能强培育

锻造社会组织“发展源动力”

象山“益园”坚持培育扶强、创优赋能,全力激活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下好组织孵化“先手棋”。深入推进社会组织和党组织“双培育双孵化”工程,引入专业智库共建赋能中心——浙江省芯悦社会工作发展中心,提供党群指导、专业服务、资源对接等定制化服务,三年来联动镇街“一站双中心”孵化培育社会组织121个、党组织75个。

用好人才培育“关键招”。依托宁波(象山)社会组织学院“红社学府”定位,县镇联动构建社会组织教学实践基地矩阵,围绕共富主题组建共富师资库、开发共富课程菜单。年初以来,分级分类开展“红社经理人”、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星火”成长营等主题培训17场次;自主研发的《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培训课程标准体系》目前正在争取国家级团体标准立项。

打好品牌创建“组合拳”。深化实施“红社领航+N”品牌创建行动,做优“红社领航”会客厅、“象益山海”直播间、“28号党群公益日”、“象社夜校”等实践载体,开展品牌社会组织、社会组织领军人物和社区社会组织“三个十佳”选树等活动,以品牌升级推动发展增效。

服务创优提质效

打造社会组织“善治聚能场”

象山“益园”坚持“提质增效、充满活力”的目标,以社会组织服务有感推动基层治理有效。

拓展共建路径。持续实施社会组织专业化、创投化、菜单化服务清单,统筹组建社会组织优势资源,近三年推介优质社会组织对口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91个,拓宽多方“点单”、社会组织“接单”的供需对接通道。健全居民群众提出需求、村(社区)组织开发设计项目、社会慈善资源提供支持、社会组织承接实施工作闭环,增强社会组织承接公共服务能力和项目化服务水平。

实施共治项目。广泛链接政府、企业、慈善组织等资源,连续十年开展社会组织公益创投,以项目化为载体支持社会组织在扶老、助残、济困等领域主动作为,体现价值。常态化引导社会组织在服务东西部协作、乡村振兴、应急处突中发挥专业优势、提升服务质效,由象山县柑橘产业联盟主打的“象山柑橘”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36.38亿元,成为全县农业亩均效益改革的标志性成果。

集聚共享资源。启动筹建县社会组织总会,做强公益慈善类、行业协会商会等领域“头部”社会组织,跨领域开展“社社联动”抱团增能行动,示范推动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等社会组织争做帮富创富带富先锋。对接20余家爱心商户、爱心企业资源,依托社会组织围绕“一老一小一新”服务需求,打造特色公益街区,形成政府引导、群众参与、成果共享的公益生态圈。

(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