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商圈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最繁华的商贸商务核心区域,拥有商务楼宇11幢,另有1个商业广场、1个商业步行街、5个大型商场、2个市场,是宁波市唯一的“百亿商圈”。近年来,天一商圈创新打造全省首个楼宇型商业社区,首创商圈社区化服务规范市级标准,探索新就业群体友好商圈建设,开展城市核心商圈高质量发展党建联建,通过织密组织体系、优化服务要素、完善治理生态,构建起党建引领现代社区建设的“天一范式”。
党建引领有温度,
让更多人成为“自家人”
组织体系纵横联动。纵向上,构建由“社区大党委——网格党组织——楼宇党支部——党员联络员”组成的四级组织体系,让党员社工担任片区网格长、党组织书记担任楼长、企业党员骨干担任层长,实现上下贯通,层层落实。横向上,打破部门间关系壁垒,构建公安、街道职能科室等专业力量与企业商户、楼宇物业之间的“红色共融圈”,同步统筹“楼宇医小时”“忠尔在线”等50余家社会团体和公益组织为商圈发展注入活力。
流动党员双向共管。建立健全《流动党员“双向共管”工作指引》,推行流出党员“一书一证一码”身份管理机制。抓实流入党员“经常性”教育,坚持“线上+线下”双向赋能,打造流动党员活动基地,推出“乡音党课”党员教育实践品牌。注重流动党员作用发挥,推出“党员路长”“甬爱e家体验官”等16个志愿服务岗,建立跨党组织表扬反馈机制。
新就业群体立体关爱。发布暖“新”服务八大场景,构建“10分钟生活圈”,提供错峰就餐八折、房屋租金直减200元等十余项专属优惠服务。运用“‘新’有所‘曙’”小哥关爱基金,首批为5名小哥提供定向帮扶。设立“新新成长基地”,开设“应急救护培训”“新媒体运营”等技能培训,惠及新就业群体500余人次。打通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路径,将小哥们反映比较集中的“送餐高峰期电梯运力不足”“末端配送通道受阻”等难题通过市政协委员提案纳入市级调研课题。
商圈发展有活力,
让更多企业成为“领跑者”
企业需求“主动找”。创新推行由楼长、楼小二、物业经理、社区工作者、社区民警、综合行政执法队员等“六员”共56人进驻楼宇的包楼联企机制,走访调研收集楼宇党组织、企业、员工等各方需求,形成“需求清单”,整合行政、企业、社会多方资源形成“资源清单”,将需求和资源精准对接,推动解决升航国际货代公司法律援助资源需求、泛成货代公司无船承运人证明取得等具体诉求和发展难题20余项。
企业问题“马上办”。打造护企优商“专曙”服务中心,推出“小二有约”营商优商服务矩阵,探索区政务服务中心助力官、街道业务科室跑腿官、党建帮办员陪伴官的社群陪伴模式,提供24小时线上答疑,开展线下跑腿服务,帮助百余家初创企业顺利完成工商注册、税务落户和银企对接手续,为32家新业态企业提供政策申报等服务,兑现政策补贴7.2万元,实现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聚力、问题归集、闭环处置”。
企业活力“加速跑”。商业社区党委深化“首店护航”机制,以党建引领促“首发经济”发展,联动海曙区政务服务中心、宁波市城市广场经营开发有限公司等单位搭建政策服务、品牌对接、营销保障三大服务支撑平台,组建由党员干部牵头的招商红领突击队,扎实推进从精准招商、IP孵化到落地运营的全周期服务。举办国际跑酷大师赛、城市动漫节、超三联赛3项城市级IP赛事,强力带动商圈聚人气、促消费,形成600余个品牌集聚的“首店经济生态圈”。
区域治理有实效,
让更多事成为“大家事”
搭台调难事。依托街道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打造诉源治理枢纽,建立“企业协商——商圈协调——中心调解”三级解纷机制。激活“红色议事会2.0”乘数效应,分层分类邀请社区党委委员、大型商场负责人、流动党员、外卖小哥等各类群体开展专题讨论,成功化解世贸中心历时4年的电梯租金使用纠纷,解决共享单车集聚停放影响楼宇职工进出、东渡路区域货车卸货占道等难题12起。
数智解常事。商业社区党委深度对接宁波城市大脑、商务局智慧楼宇等平台系统,建设“智享天一”全域智慧治理2.0版,纳入商圈商户、企业底数,开发契合商圈发展需求的“泛天一”专属数据底座和江厦地理全貌三维建模等模块功能,实时掌握商圈内企业经营、人员流动、场地利用及各类事件动态等全方位情况。联合区市场监管局打造“天一商圈放心消费智治中心”,动态归集商户“无理由退货”和“源头化解”数据,由市场监管局专业人员研判重点领域、重点企业、重点问题预警清单,年均处理重点消费投诉1275件,处理率100%。
小哥助民事。在新就业群体中组建“驿路星火”志愿服务团,设置“兼职网格员”“骑行拍手”等志愿服务岗位,同步打造“新”动力微治理积分兑换超市提高小哥积极性。目前已通过“党员带骑手”模式发展小哥志愿者25名,年均开展政策宣传、红色议事等志愿行动500余人次,开展“清街净巷”清洁家园、“安全护航”隐患排查等专项行动10余次,收集辖区内社情民情270余条。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