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新就业群体规模持续扩大,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方方面面。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兴领域党的建设多次作出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为做好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
浙江省宁波市是民营经济大市、制造业强市,新兴领域党建工作起步早、基础好。目前,宁波市有各类经营主体142.2万家,其中实有企业58.6万家、规上工业企业超过1.07万家;社会组织近1万家;新就业群体32.8万人。近年来,宁波市围绕护航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突出抓好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健全体制机制,提升整体效能,聚力打造新兴领域党建高地。
以党建引领为出发点
着力打造高效协同体制机制
新兴领域量大面广、情况复杂,宁波市坚持系统集成、整体联动,压紧压实新兴领域党建工作责任链条,凝聚各方力量,着力推动构建条块结合、上下联动、有效协同的新兴领域党建体制机制。
建立“统得起”的协调机制。贯彻“机构改革后‘两新’工委只能增强、不能削弱”要求,制定出台《拓展深化新兴领域党的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研究制定《市委“两新”工委工作规则》,动态调整充实“两新”工委成员单位,将成员单位从成立之初的8家增补到21家,同步明晰“两新”工委兼职副书记、兼职委员人事任免规则,明确“两新”工委会议、“四联”指导、定期例会、工作报告等8项工作制度,同步指导各区(县、市)“两新”工委机制提优、运行提质,构筑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统筹协调、“两新”工委指导推动、行业部门各负其责、街镇属地管理的工作格局。
出台“兜得住”的推进措施。制定新兴领域党建工作要点,实施《“两新”领域重点工作清单》,推动各成员单位领办21项重点党建项目。通过实施项目领办制度,持续指导推动互联网、交通运输、邮政快递以及社会组织等综合性行业党委优化运行体系,抓好行业党建工作。指导市委互联网企业工委完善互联网企业底数摸排工作指引,打造“一库两清单”2.0版。探索建立党建责任和平安责任一体推进机制,健全分析研判、清单管理、述职评议、专项指导督办制度,进一步压实部门“管行业管党建”工作责任。
创造“管得好”的工作局面。构建形成市县两级“两新”工委、街道(镇乡)党(工)委以及综合性行业党委协同联动的条块协作机制,把新兴领域党建工作作为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今年全市12个区(县、市)、园区社会工作部门共领办推进26项重点党建项目,助力构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工作体系。截至目前,各地不断涌现特色亮点做法,如江北区“双强八策”网络主播园区党建助企、北仑区货车司机社区化集成管理服务、奉化区组团助企“一感三办”、宁海县路廊服务驿站等。
以分类指导为切入点
着力构建精准务实的工作模式
面对新兴领域复杂多元的组织特征和群体差异,宁波市坚持分层分类精准指导,紧盯重点组织、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人群,开拓新思路、探索新方法、推出新举措,推动党的组织有形覆盖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持续向基层末梢延伸。
深入推进新经济组织党建“双强攀高”。一是强化党建赋能。深化产业链党建赋能,以“党建链”助力打通产业链、激活创新链、延伸服务链,构建“一链一特色、一链一品牌”工作格局,联动实现项目协同推进、经营协同增效、人才协同发展、技术协同攻关、风险协同防控。建立新生代企业家数据库,实施“甬商青蓝接力工程”,推行党员领导干部、党组织负责人担任“红色导师+创业导师”传帮带机制,推动1700余名新生代企业家接稳接好政治、事业传承“接力棒”。二是抓实“两个覆盖”。研发贯通“两个覆盖”动态预警监测数字化应用场景,构建“数据比对+动态覆盖”常态体系。扎实推进“两个覆盖”工作,聚焦494家国家级单项冠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宁波市制造业大优强等重点企业实施党建创优提质行动,聚焦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实施党建巩固提升计划,不断提升覆盖质量。三是助推规范建设。发布产业型社区党建工作指引,推出小微园区和中小微民营企业党建工作、党建工作指导员作用发挥三个“十法”,宁波方太集团融合型党建工作模式在全省推广;开展“两新”工委委员、党建工作指导员“双员驻企、企呼我为”行动,推进党建工作指导员队伍规范化建设,健全完善驻链服务模式,示范引导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常态开展“党建引领促发展”圆桌会、“红链话发展”等活动,助力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链条一体化组织机制。
深入推进新社会组织党建“双创争先”。一是健全管理架构。深化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突破跃升“三年行动计划”,完善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体系,统筹推进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基金会、社会中介组织、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分类制定工作指引。突出“以社育社”,建强社会组织创新园、象山益园二期。二是推动服务保障。牵头实施“暖暖的新家”项目,精准匹配社会力量供需关系,累计帮助822户困难家庭完成房屋改造。引导推动社区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一老一小”“一残一困”志愿服务、平安善治等,受益群众累计达40余万人,5个先进典型入选2024年度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在全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上获3金4银2铜佳绩。三是赋能健康发展。设立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工作联席会议,探索“行业管理部门+行业协会商会+市场主体+属地”党建共同体建设,推动抱团发展、高质量发展。开展城乡社区社会组织“找建用统”行动,建立健全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完善备案管理制度,推进“公益日”活动扩面提质。
深入推进新就业群体“双向奔赴”。一是构建凝“新”体系。联合11家市直部门印发《关于党建引领新就业群体“甬爱之城”建设的行动计划》,部署开展服务提升“畅新”、职业保障“护新”等六大行动,落实落细党建引领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若干举措,全面构建新就业群体保障体系。二是打造暖“新”矩阵。集成研发“甬爱码”小程序,推进商圈、小区、园区等“八大甬爱场景”建设,融合提升“甬爱E家”服务功能,推出新就业群体智能换电、专享餐饮、技能培训等服务项目,构建全周期全链条服务管理体系。截至目前,累计建成甬爱小区3538个、甬爱商家10094个、甬爱驿站2438个、充换电站11322个,有效破解新就业群体进门难、找路难、停车难、休整难。三是汇聚融“新”合力。加强新就业群体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完善技能培训、学历提升、住房保障等全方位暖“新”关爱服务体系。定期举办“小哥议事会”“圆桌恳谈会”,听取新就业群体意见建议,拓宽行业治理渠道。建立新就业群体正向激励机制,通过“服务换积分、积分换服务”等形式,提升新就业群体生活归属感、幸福感。
以服务为民为落脚点
着力探索聚力发展的方法路径
充分发挥新兴领域党组织和党员在服务中心大局中的作用,将新兴领域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与新就业群体的生产生活有机融合,着力实现党建强、发展强。
助推经济发展。紧扣企业发展需求,制定企业所需、职工所盼、社区所能“三张清单”,建立“两新”工委委员联企制度,助力企业开拓市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深化落实“直管直联”机制,全市64家直管直联企业落实党建工作指导员、驻企服务员“双员制”,304家重点企业党委班子中高管占比上升到63.7%,2163个关键岗位党员配备率超92%。深入推进“三师助企”,指导律师、会计师、税务师进园入企提供法律咨询、业务解答、惠企政策对接等专业服务,有力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2024年以来,已选派2500余名党建工作指导员,共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类问题6000余个。
助力共同富裕。出台社会组织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若干举措,举办“行业协会商会促共富”系列活动。健全完善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激励机制,发动民营企业开展结对共建,参与“共富工坊”建设,引导企业将适合的生产加工环节布局到农村,为农户特别是低收入群体提供家门口就近就业的平台。推动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肃省兰州市等地合作交流,新吸纳对口地区农村劳动力就业1万多人。
融入基层治理。健全完善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的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推动新就业群体到社区报到,担任兼职网格员,有效参与群防群治、行业治理和志愿服务。创新实施“网格+骑手”工作模式,常态化开展驿站值守、文明劝导、平安巡防等志愿服务活动,推动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网格体系。组织开展“最美”系列宣传发布活动,表彰新就业群体见义勇为行为,示范带动新就业群体发挥更大作用。目前已有1760名新就业群体担任兼职网格员,累计上报环境脏乱差、安全隐患等各类问题1620余件,办结率100%。
(作者系中共宁波市委副秘书长、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