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哥学堂”为新就业群体“充电”

“在跑单间隙听了一堂15分钟的情绪管理课,很有用!大热天送外卖,心平气和、安全第一最重要!”在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湖滨街道的湖滨商圈参加完“晴雨·小哥学堂”的外卖骑手闫军说道。

随着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向纵深推进,关爱服务矩阵持续扩大。在各级党委社会工作部等部门的推动下,多地街道、社区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暖“新”驿站推出“小哥学堂”“骑手学堂”,以精准化、暖心化服务,为新就业群体送去实打实的关怀,给予他们成长的力量。

在上城区委社会工作部和湖滨街道的大力支持下,湖滨商圈聚焦“出行友好、生活友好、职业友好”三方面,落实暖“新”友好举措。经过两个月的筹备、打磨,在走访多个外卖站点、跟上百位骑手聊天摸排需求后,商圈规划出了以聚焦骑手“职业赋能+生活社趣+城市融入”三维需求的“晴雨·小哥学堂”计划,推出涵盖职业赋能、生活社趣、城市融入三大类主题课程。考虑到骑手们忙闲不定,学堂开课时间特意选在下午2点到4点的送单空档期,平均15~20分钟一节的“碎片课”,让骑手们能够灵活选择课程。

除了纾解情绪、缓解心理压力的课程,提升新就业群体归属感的体验课也是“小哥课堂”推出的重点内容。

在北京市丰台区南苑街道,平日里提供暖“新”服务的“小憩驿站”变身成讲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动课堂,剪纸、团扇、掐丝珐琅……炎炎夏日里,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有了一个了解传统文化和城市历史的平台。

“我们整日与货箱、数据为伴,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奔走,根本不了解所在的城市。街道开办的‘小哥学堂’,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放松的空间,让我们的生活也多了一份乐趣。”参与活动的外卖骑手说。

“小哥学堂”举办的各类活动,不仅让骑手们在送单空档期得到心情的放松,也让他们逐渐找到了归属感和成就感:他们不是“城市过客”,而是城市运转不可或缺的力量。据了解,南苑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学习教育阵地作用,开办“小哥学堂”,依托30余家“小憩驿站”服务站点,共同构筑“高温奔跑有保障、社交兴趣有支持、技能提升有学堂”的全周期关怀关爱服务,通过定期举办交通消防安全、权益保障、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学习课程,为新就业群体思想“加餐”、工作“添劲”,为这些城市的“奔跑者”赋能,让“小哥学堂”成为骑手们心理、生活和工作的充电站。

暖心服务,让关心关爱“看得见、摸得着”,应急救护技能培训和权益保障课程,为新就业群体撑起了“保护伞”。

夏季高温持续,为提升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在高温环境及日常工作中的应急处置能力,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红十字会联合日新街道更新社区举办了“小哥学堂”应急救护培训,专业讲师结合新就业群体行业特点及高温工作场景,量身定制教学方案,讲解心肺复苏、AED(自动体外除颤器)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关键技能,并手把手指导“小哥”们进行实操练习。同时,结合真实案例,讲解安全知识,尤其是针对交通事故、中暑等状况的急救技能,为“小哥”们送上一堂干货满满的安全技能课。

在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吉阳大社区,吉阳区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团区委、吉阳大社区团委等单位联合开展了2025年第二期“小哥课堂”活动,律师讲师结合新就业群体的工作实际,以生动案例解析法律知识要点,从外卖员接单协议、快递服务条款、网约车运输合同等最常接触的合同类型入手,通过真实场景再现的方式,系统讲解了合同订立的形式要件、效力认定标准、履行注意事项及纠纷处理途径等核心内容,帮助新就业群体快速掌握合同签订过程中的关键法律知识,提升其职业安全感。

(本报记者 刘鸿桥)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