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省肇庆市的鼎湖城乡流传着一句暖心话——“有困难,找德叔”。鼎湖区坑口街道万福社区有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多年来,他植根于圆梦助学、扶难助困的慈善事业,致力于发动社会爱心力量筹集资金,20多年间共筹措爱心善款超2000万元,帮助困难群众超1.5万人,获得“全国最美志愿者”“中国好人”“广东省道德模范”等荣誉,他就是“德叔”李德明。
坚守助学二十余载,助千名学子圆梦
2002年,李德明在一次下乡走访的过程中了解到,有部分青少年因家境贫困而辍学,甚至有些已经误入歧途。他对此痛心不已,于是想到“只有读书,他们的命运才能被改写”。次年,他牵头组建了志愿服务队并扛起队长重担,发起“助你读高中 圆你大学梦”爱心助学公益项目,助力困难学子圆梦。受资助的学生每人每年可获得2500~8000元不等的助学金。
“这是一点表达小小心意的慰问金,一对一的助学金已经准时划到你的账户上,希望你能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学有所成。”这天,李德明特地来到学校,回访他所资助的廖同学。2021年5月,廖同学的父亲突发疾病离世,只留下她与母亲、弟弟相依为命。廖同学说:“如果没有‘德叔’的帮助,我们的生活会非常艰难。将来,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心仪的大学。”
在李德明的不懈坚守下,历经20余载春华秋实,爱心助学公益项目已累计帮助1700余名困难家庭学生圆了求学梦,改变了许多人一生的命运。行千里不忘来时路,当年许多因困失学的高中生、大学生在“德叔”带领的志愿服务队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现已学有所成,在毕业后投身社会,有的同样积极致力于公益事业。
心系群众民生,解千户家庭困难
为了帮助困难群体,李德明不知疲倦地奔走在公益资金筹集的道路上。在这20余年间,他组织资助大病致贫家庭、重度残疾人家庭和失业职工困难家庭等5000余户;为60余户特困单亲母亲家庭和意外事故困难家庭提供危房改造服务,改善居住环境;500余名残疾人群众通过救助生活费用得以解困;1808人受捐“肇福保”医疗保险;组织筹集100万元妇女创业贷款专项贴息资金,帮助400余名农村困难妇女发展生产,总受益群众超过1.5万人。
2018年,“艾云尼”“山竹”等多个超强台风肆虐广东,肇庆市鼎湖区沙浦镇的彭先生一家因此陷入了困境。彭先生的妻子正在接受癌症治疗,耗费了家中的大量积蓄,遭遇台风后,家里老房子被吹倒,一家三口只能暂住在亲戚家。李德明走访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当即协调筹措爱心资金7万元供彭先生重建房屋,同时动员爱心人士为其妻子筹集到5000元医疗解困金。
此外,李德明还大力支持教育、医疗和公共文体事业发展。他资助肇庆市鼎湖区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改善群众医疗条件;资助农村学校教学设备,改善办学条件;为方便鼎湖区边远农村群众看病就医,组织举办了25场免费义诊活动,让近4000名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家级的诊疗服务;坚持12年组织“送戏下乡”活动近百场,惠及群众超10万人。
引导教育受益,弘扬社会正能量
自2014年至今,李德明组织筹集爱心善款,在鼎湖区持续开展“好习惯,伴一生”孝心孝行儿童行为教育公益项目,以儿童孝心孝行教育为切入点,通过使用《孩子孝心孝行引导箱》里的工具让幼儿在家中实践、学习和朗读、唱歌、舞蹈等亲子互动的方式,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完成为期60天的儿童行为教育,引导家长参与家庭教育,培养孩子心怀孝心、践行孝行的美德,增长孩子对孝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十年间,项目覆盖家庭超3600户,深受家长欢迎。
同时,他还带领志愿服务队筹集社会资金100余万元,在城乡通过“文艺+宣教”的形式举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安全生产”等文艺晚会80余场,在提供优质文化服务的同时,开展不同主题的宣传教育,让10万城乡群众在欢声笑语中既享受了文化盛宴,又学到了实用知识,使正能量如春雨般浸润人心,为社会文明建设注入持久动力。
拓宽志愿“版图”,把爱心带到远方
自2017年以来,李德明还曾65次带领志愿服务队到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昭平县农村开展粤桂协作工作,帮助300余户困难家庭纾难解困,助力昭平县结对帮扶村开展产业发展、教育、医疗、住房、道路建设等工作;他组织协调40万元产业发展支持资金,成功打造占地19.3亩的灵芝种植基地,2022年,黄胆村实现了20万元的集体增收,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石为126名困难学生开展爱心助学;帮助11户进行安居房援建;捐建太阳能路灯200余盏,让3000余户群众在夜间出行更加安全。为了帮助昭平山区群众解决就医难的问题,他还带领志愿服务队开展针灸技术培训班,为当地留下了一支中医针灸医疗技术队伍,并组织义诊服务16场,为近2000名群众进行免费义诊。“有困难,找德叔”这句暖心话自此从肇庆市传到了昭平县。
李德明志愿服务时长已超3.2万小时,鼎湖区各乡镇的多个村居都留下了他奔走的身影,他的名字在这里早已深入人心。一直以来,“德叔”秉承着“大众服务员”的理念,全力投身志愿公益事业。已年逾古稀的他表示,自己将继续发挥榜样作用,尽绵薄之力,行好事、办实事,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作者单位:广东省肇庆市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