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娘架鹊桥 志愿美乡风

“特别感谢‘乡村红娘’志愿服务队的两位阿姨不辞辛苦地牵线搭桥和耐心调解,帮助我们最终走到了一起。”近日,在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的一个婚礼现场,新郎齐家乐由衷地感慨道。这是无棣县埕口镇“乡村红娘”志愿服务队促成的第60对新人。三年前,由“乡村红娘”志愿者牵线搭桥,两位年轻人有缘相识,经过爱情长跑,今年5月5日,一对有情人终于喜结连理。“乡村红娘”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用自己的热心和耐心,为单身青年牵起爱的红线。

为有效回应农村青年的婚恋需求,埕口镇于2020年6月组建“乡村红娘”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们以“牵一段良缘、暖一片人心、树一方新风”为使命,打造乡村“婚恋服务+公益帮扶”特色志愿服务,5年来累计促成60对新人缔结连理,帮扶困境儿童32名,照料空巢老人48户,用真情实意书写了新时代志愿服务融入乡风文明建设的动人篇章。

选贤用能 发展志愿服务队伍

组建分队夯基础。在埕口镇妇联主席赵丙叶和“金牌红娘”郭树华带领下,各村找到村民中的热心人,组建了28支“乡村红娘”志愿服务小分队,依托“乡村红娘议事会”形成跨村信息共享机制,动态更新单身青年档案。2023年9月,郭树华将“月老摊儿”搬到了线上。她的直播间不仅吸引着滨州本地人,还拓展到了河北、内蒙古等地。自从直播以来,郭树华共整理了约40对适合牵线的信息,成功牵线的有15对。每当遇到喜结连理的新人,郭树华都会宣讲一些新风俗、新观念。她想告诉年轻人,幸福是两个人携手共同创造出来的。

文明婚俗树新风。聚焦青年婚嫁彩礼高、负担重的现实问题,“乡村红娘”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先后发放公益海报1000余份,上门“微宣讲”200余场次,并打造“喜事管家”志愿服务队,制定《文明婚俗公约十条》,通过“红娘婚前劝导+新人公开承诺+村规民约约束”多维举措,积极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爱情观、婚姻观,推动56对新人实现“低彩礼”或“零彩礼”,每对新人平均节约婚嫁成本8万元。

移风易俗强保障。联合民政部门,成立移风易俗监督团,培育“家风茶话会”等文明婚俗品牌,坚决抵制婚俗婚闹、恶搞新人等不雅行为,喜事新办、婚事简办的文明理念蔚然成风。

服务延伸 创新志愿服务项目库

线上为适龄青年“搭桥”。“乡村红娘”志愿服务队依托互联网打造“埕口鹊桥”乡村青年婚恋交友公益平台,建立涵盖年龄、职业、婚恋观等维度的“青年信息库”,开展“爱在四季”主题联谊活动,将相亲场景延伸至果园采摘等乡土特色场景中,让男女青年在轻松氛围中加深了解,提升爱的温度。目前,已累计直播262场,促成线上配对38对。

持续关注女性健康。在为适龄青年牵线搭桥、关爱困难群体的同时,“乡村红娘”志愿服务队还开展困境妇女“暖心守护”项目。志愿服务队联合镇卫生院及时开展“两癌筛查”,面向农村重疾妇女,针对性建档立册并开展走访慰问,帮助联系医生动态掌握患者病情,以便确定最佳治疗方案,同时积极为困境妇女申请救助,解决她们的经济难题。

创新机制 激发志愿服务持续发展动能

开展专题培训。为帮助“乡村红娘”志愿服务队更好开展服务,相关部门举办“乡村红娘训练营”;设立“红娘学堂”,邀请专业法律顾问、心理咨询师开展《民法典·婚姻家庭编》《沟通艺术》等专题培训26场,经过系统培训,志愿者的服务规范化水平显著提升。

实施奖励机制。“乡村红娘”志愿服务队还与民政、爱心企业等共建“公益联盟”,设立“新风尚奖励基金”,对践行文明婚俗的家庭给予积分兑换、优先评优等激励,形成“做好事有好报”的正向循环。

创新宣传方式。埕口镇建立“1+28”乡村红娘网格(1个镇级中心站、28个村级联络点),将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充分融入乡村网格工作。一些志愿者创作系列短视频《红娘日记》,通过“田间调解”“婚礼现场”等真实故事展现志愿服务成效,短视频点击量超50万次,吸引无棣县德正义工火萤小队23名青年主动报名参与志愿服务。

从文明新风树立到服务机制创新,“乡村红娘”志愿服务队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爱心与奉献的深刻内涵。她们的点滴努力,汇聚成建设家乡的磅礴力量,让幸福在乡村绽放,绘就一幅充满温情与希望的美好画卷。

(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委社会工作部、无棣县埕口镇政府供稿)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