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坚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的重要论述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将传承红色基因与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度融合,创新构建“党建红+志愿红”双引擎驱动的基层治理新模式。通过强化党建引领、制度化设计、品牌化运作,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新路径。
强化党建引领,释放多元协同共治效能
织密组织体系,夯实网格基础。中江县联合县委组织部深化拓展“党员双报到、服务双认领”机制,推动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2000余名党员力量下沉、融入网格,构建起县、乡、村(社区)三级志愿服务组织网络。县司法局、县人社局等部门党组织率先垂范,联动开展“百场服务进村社”行动,有效回应并解决社区环境治理、政策咨询等民生诉求1200余件,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轴心”作用更加凸显。
整合多方资源,凝聚服务合力。探索建立“财政支持+社会捐赠+义卖筹款”等多元化筹款方式的社区慈善基金。凯江镇玄武社区以此模式成功募集资金4万余元,高效整合党员先锋、专业社工、新就业群体等力量组建复合型志愿服务队,精准高效解决群众各类急难愁盼事项800余件,展现了在党建引领下资源整合的强大效能。
红色引擎强服务,精准惠民暖人心。指导志愿服务类组织党组织建设实现全覆盖,有效提升社会组织的专业服务能力与服务精准度。春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服务残疾人家庭时,创新采取“支部联建+党员结队”的模式,组织党员与残障家庭建立长期联系,协助解决他们的实际生活困难。守志家庭教育促进中心充分发挥退休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组织退休高级教师、退休心理学专家等党员骨干开设“父母课堂”,有效提升家长的教育能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构建更加和谐的家庭环境。
激发志愿活力,奉献友爱薪火传扬
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中江县依托黄继光纪念馆、黄继光故居、文家桥红色村史馆等红色资源,运用红色故事小课堂、流动纪念馆等形式,因地制宜、结合实际,通过进学校、进医院、进社区,以红色文化激活红色基因。
培育“红领巾”讲解员,讲好英雄故事。为积极传承红色文化,扎实开展青少年红色教育,充分依托黄继光纪念馆,整合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防教育基地、中江博物馆等红色资源,全力推动“红色基因代代传”红领巾讲解员培育行动。截至目前,已有百余名儿童志愿者利用周末、寒暑假等课余时间,穿梭于纪念馆的各个展厅,用稚嫩而充满力量的童音,向游客讲述黄继光的感人事迹和伟大精神,让红色基因在青少年心中深深扎根、代代相传。
开展时代互动,升华志愿精神。全县开展“与英雄对话”“跨代红歌会”等沉浸式教育活动,组织青年志愿者与革命前辈、黄继光后人开展对话交流60余场,将黄继光“不怕困难、敢于胜利”的英雄精神,转化为新时代志愿者“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价值追求,成功培育“继光先锋”等特色志愿服务骨干力量200余名。
筑牢制度根基,激发治理内生动力
优化培育体系,提升专业素养。县委社会工作部围绕志愿服务全流程,常态化开设“志愿服务大讲堂”“志愿服务伦理探析”等6大类培训课程,覆盖需求调研到效果评估各环节。系统化提升志愿者专业素养,累计培育星级志愿者1000余名。
健全激励机制,厚植奉献沃土。在全县创新推行志愿服务积分兑换管理制度,并与入党入团推荐、评先评优等激励措施相挂钩,有效激发了广大党员群众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机制运行以来,已择优推荐3名志愿者入党,1人获评“四川最美志愿者”。
强化监测评估,倒逼服务增效。为了提升志愿服务质量,中江县建立了以活动频次、服务覆盖、群众满意度等为核心指标的动态监测与评估机制。通过数据分析,对6项效能偏低的服务进行预警整改,推动志愿服务项目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实现迭代升级和质量提升。
精准服务惠民,打造特色品牌矩阵
数据赋能需求感知,实现精准匹配。依托智慧社区平台和网格化管理体系,融合网格员入户走访、部门数据共享、县级联席研判等多元信息渠道,构建起“线上+线下”全覆盖的需求感知网络。创新建立“三圈层”(紧急圈、专业圈、共性圈)需求分级响应机制,实现紧急诉求即时介入、专业需求专岗对接、共性问题联合处置的闭环管理,年均精准识别、动态管理服务对象8700余人次,收集服务需求1.2万余个,分类提供服务项目17个。
专业力量深度介入,提升服务质效。针对群众反映集中的法律援助、农业技术、食品安全等方面的需求,组建“司法流动服务站”“农技田间课堂”“食安快检先锋队”等15支专业化志愿服务队伍。创新推出“你买我检”互动式食品快检、“政策宣讲敲门入户”、“庭院式”法律咨询等接地气、受群众欢迎的服务模式,累计开展专项服务600余场次,直接惠及群众超2万人次,专业化水平显著提升。
文化铸魂品牌引领,彰显中江特色。立足县域实际和群众需求,精心培育“继光帮帮团”(服务到家)、“助残暖心桥”(特殊关爱)、“科技助农”(乡村振兴)等十大具有辨识度和影响力的志愿服务品牌。其中,“科技助农”项目引入省级农技专家志愿者,精准对接农户需求,带动项目区农户平均增产15%;“无障碍观影”活动已服务残疾人群体2800余人次。志愿服务从“碎片化活动”成功迈向“体系化品牌”,社会效应持续放大。
中江县“党建红+志愿红”双引擎驱动基层治理实践,是当地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演绎,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鲜活注脚。这一实践有效织密了覆盖全县53个部门、30个乡镇、522个村(社区)的协同治理网络,激活了22.8万名注册志愿者的磅礴力量,构建起“需求感知―资源整合―精准供给―效能反馈”的基层治理现代化闭环体系。这不仅是中江县域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积极探索,更印证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基层治理工作的根本保证。
(作者单位: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