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和谐之基 护航企业扬帆远航

郭庆华

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是党和国家关于增进民生福祉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成立于1982年的重庆市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以下简称联合会),会员涵盖中央及地方国企、民企、侨资企业以及其他所有制的大中小型各行业代表性企业,是重庆市成立最早、经济体量最大的枢纽型社会团体。

作为重庆市雇主组织和企业代表组织,联合会在持续推进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推动企业与职工共商共建共享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建引领,聚力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共赢

联合会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协会高质量发展,通过开展百强企业运行监测、科技创新发展课题研究、政策法规宣讲等系列活动,提升协会“三服务”能力水平,在服务转型发展大局、开展企业调研活动、推进高质量发展、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等方面加强工作指导和执行监督,较好发挥了桥梁纽带和参谋助手作用。

在构建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共赢方面,联合会与各方面紧密合作、持续发力,联合发布全国首个《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十四五”专项规划》,并结合“和谐同行”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的5大行动目标、8大重点任务和16条具体措施,推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与企业转型升级同步实施。

联合会积极通过加强党建引领,引导企业践行社会责任,落实职工劳动报酬、休息休假等基本权益,促进企业发展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有机结合,建立起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深入调研,提升企业劳动关系服务质量

近三年来,联合会就企业经营发展形势和政策落实等情况开展专题调研,撰写提交调研报告33个,反映政策实效和企业面临的困难,努力化解产业升级、落后产能淘汰中的劳动关系突出问题,提出建议120多条,参加市中小企业促进条例(修正草案)、高层次人才培养、高质量就业等有关问题调研座谈会,多项成果和建议得到政府部门采纳。联合会帮助两江新区在西部率先建立区域和谐劳动关系指数评价体系,形成两江新区劳动关系和谐指数调查报告,科学评估劳动关系的和谐状况。

联合会整合劳动关系领域的专家资源,建立劳动关系专家库,组建企业劳动关系专家服务团,分片区指导区县全面完成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任务。组织专家团队不定期走访重点行业企业,开展劳动关系形势研判工作,报送“企业吹哨、部门报到”事项,促使部分投诉问题得到解决。此外,联合会组织专家编印《企业劳动用工管理实务手册》《重庆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指导读本》等培训教材,指导企业规范用工。采取“讲座+沙龙”“线上+线下”等巡回培训方式,持续开展劳动关系政策法规宣讲公益活动,普及劳动政策法规,增强企业依法规范用工意识,促进了劳动关系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联合会累计举办“和谐大讲堂”培训58期,受训人数超7万人次,调查满意度达98%。

强化联动,推动示范创建落地见效

在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方面,联合会聚焦劳动关系调处,致力于化解产业升级、国企改制等领域的劳动关系矛盾。通过推进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制度的落实,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和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的建立。协同完善劳动关系风险预防化解处置机制,排查并化解了重点企业劳动用工风险。健全劳动争议调解机制,推动企业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完善劳动争议预防预警机制,促进劳动争议的协商和解,减少劳动纠纷发生。通过专家深度参与,及时调处劳动争议,全市劳动纠纷案件量同比下降22%。

联合会注重多渠道、多形式推动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协同推进《和谐劳动关系企业评价规范》等政策文件的实施,指导企业加强人文关怀、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等措施,职工权益得到有效保障,职工对劳动报酬、社保缴纳、休息休假等方面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协同举办集体协商“集中要约季”、集体协商竞赛等活动,第六届全市集体协商竞赛吸引重庆41个区县总工会、7个市级产业工会,共计600余支代表队、2200多名选手参加,以赛带训,推动劳动法律法规与集体协商落实,取得了良好实效。

联合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联合会将继续做实企业用工服务,全面实施“渝你同行”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工程行动,通过优化用工流程、提供法律咨询等方式,规范企业用工行为,降低用工风险。持续推动和谐企业建设,宣讲劳动保障法规政策。组织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和管理培训,提升职工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推动链上企业协同创新,加强与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引导建立共商共建共享、和谐发展、劳资双赢的新机制,持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作者系重庆市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党委副书记、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