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面对社区资源有限、服务需求多元的困境,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以撬动社会组织、爱心企业等资源力量为突破点,实施党建引领多方参与社区治理机制,推动社区公共服务实现从政府“输血”到自我“造血”、从“单一”到“多元”的转型。
为精准掌握居民基本情况、生活需求,禅城区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引领作用,通过网格党员结对包户访、社区党群议事厅线下议、“禅城智慧党建”小程序线上提等多种方式收集居民诉求,分类梳理形成共性“微工程”与个性“微心愿”需求清单。
不久前,祖庙街道举办了一场社区公共用房项目发布会,集中推介辖区6800平方米优质公共空间资源。发布会上,多位社区党组织书记依次登台,详细介绍了各自项目的区位优势、前期民意调研结果、服务规划及合作需求,面向社会公开寻求资源对接。
2024年以来,禅城区系统摸排全区95个社区闲置空间、公益设施等存量资源,出台《社区配套公共服务用房活化利用工作指引》,把社区所属闲置办公场所、小区公共用房等作为社区盘活资源重点。组织社区发布多方共治“红色招募令”,通过资源置换、政策激励、荣誉表彰等方式吸引驻区企业、社会组织等加入社区服务联盟,招募过程把好准入关,着眼供需适配,严格遴选建立信息名录。目前已有200多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商户主动参与社区治理。
禅城区综合考虑社区资源禀赋以及企业、社会组织等优势特长、服务意愿等,创新推行空间共营式共治、购买服务式共治、资源链接式共治等多种共治模式,牵引各类资源下沉社区。推动党组织健全、公益性质明确、管理规范有效的社会组织(社会企业)同等条件下优先承接社区公共服务项目,开发无偿和低偿收费公益项目,确保居民享有质优价廉的服务。
禅城区通过桐花益家通识科普服务中心打造“公益性与市场化”相结合的社区公共用房活化利用项目。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公益服务59场次、普惠性课程530节,服务超7200人次,并向社区捐赠反哺资金2万余元。“在保障基本运营的前提下,项目已实现收支平衡。”桐花益家通识科普服务中心负责人董璐介绍,该项目形成了社区、居民与运营方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禅城区各社区已开展实用技能培训、文艺素养提升、假期托育托管等服务2000多场次,超10万名居民受益。
近日,南庄镇人和社区成功举办第二届“善治微创投”成果展,活动通过成果展示、项目表彰等形式集中呈现了社区加强党建引领推动企业、社会组织等参与社区治理的显著成效。“微创投项目给了我们施展才能、服务邻里的舞台,看到自己牵头的项目解决了大家关心的实际问题,特别有成就感。”一位获得表彰的社会组织负责人激动地说。
为激发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公共服务的热情,禅城区委社会工作部加强统筹,搭建区、街道、社区三级赋能体系,依托社区建设案例大赛、基层治理公益创投大赛等载体,对优秀共治项目给予资金扶持与品牌培育,促进项目成长与经验推广。同时,以社区网格为单元因地制宜创新积分激励机制,根据企业、社会组织等参与社区治理的频次及质效建立积分档案,联动积分超市及商户联盟实现激励兑现,持续激发企业、社会组织等提供服务、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在坚持正向激励的基础上强化管理评估,定期召开党建联席会议,组织居民代表、社区工作者等对共治项目进行满意度打分,对群众满意度低的进行提醒约谈、限时整改,整改效果不达标的及时清退,实现有序进退,形成良性运转。
(本报通讯员 陈丹琳)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