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签劳动合同算劳动关系吗?”“遇到无理客户怎么维权?”……这是不少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就业群体规模持续扩大。但部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仍存在对维权渠道不熟悉、权益受损时不知如何寻求帮助等困难。多地聚焦新就业群体法治素养提升和权益保障,通过普法宣传、矛盾调解、法律援助等方式,实现法律服务与行业发展深度融合,为新就业群体的权益保障提供有力支持。
黑龙江省绥芬河市建立多部门协同的普法机制,组织司法、公安等部门骨干成立法律服务志愿服务队,聚焦重点领域,策划开展系列普法行动。面向交通运输、快递等行业,以短视频形式解读货物损坏赔偿、隐私保护等高频法律问题;深入物流园区举办法治讲座,剖析快递加盟合同纠纷、劳动权益保障等典型案例,为企业和从业者答疑解惑,并同步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资料,进一步加强从业人员对相关法律的了解。
为让法治温度浸润城市每个角落,让新就业群体更安心,北京市司法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总工会联合发布14项具体举措,构建政策协同、法律服务和维权保障三位一体的制度框架,保障新就业群体合法权益。在公共法律服务方面,北京市司法局组织市、区两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工作站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查询服务以及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等服务,村(社区)法律顾问也将常住新就业群体纳入服务范围;设立“城市蜂鸟”法律援助项目,为符合相关条件的网约配送员提供公益法律服务。
如何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更加精准的法律援助服务?重庆市合川区法律援助中心针对劳动争议纠纷、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等问题,制定《合川区新就业群体法律援助服务清单》,明确12类可即时受理案件类型。积极畅通新就业群体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对他们的维权案件按照“当天受理、当天审查、当天指派”的“即来即办”流程处理。同时,充分借助专业法律力量,选派执业律师成立“新就业群体案件办案人员库”。
护航新就业群体权益,少不了行业协会商会的助力。湖南省长沙市发布《长沙市律师行业服务新就业群体八大举措》(以下简称《举措》),包括编纂维权手册、发布典型案例、强化法律服务队伍、开展法治宣讲、构建调解服务网、共享创业导师库等。其中,在强化法律服务队伍方面,《举措》提出,进一步充实新就业群体公益服务队伍的律师力量,为他们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申请指导等服务,切实筑牢新就业群体合法权益的保护屏障。同时,构建调解服务网,依托律师调解室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专业、高效、便捷的纠纷调解服务,积极参与新就业群体一站式调解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律师行业专业优势,运用灵活多样的调解手段,降低维权成本。面向新就业群体开放创业导师库资源,为他们提供创业法律咨询服务,重点防范合同签订、知识产权等风险,帮助他们提高创业成功率。
(本报记者 马思津)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