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清廉行动”带来清风正气

刘玲

在重庆市九龙坡区黄桷坪街道邮电支路社区,清廉共建工作室就像社区的“廉洁中枢”,正悄悄改变着社区的风气。​

这个清廉共建工作室可不简单,它把社区里各方面的廉洁资源整合在一起,打造“清廉村居+清廉学校+清廉医院”体系,通过“机制共建、阵地共融、文化共育”三大举措,推动清廉建设深度融入基层治理,形成全域共建、全民共享的“清廉共同体”新格局。

今年以来,清廉共建工作室已开展12次“嵌入式”监督,推动解决34个问题,为社区织就一张全方位的“清廉防护网”。

机制共建:织密清廉防护网

4月16日傍晚,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重庆市老年病医院)联合邮电支路社区开展了“中西医结合春季健康夜市”义诊活动,实现专业诊疗服务融入市井烟火,为市民带来“逛夜市、享健康”的春日新体验。

活动现场设置呼吸健康、糖尿病、高血压、营养减重四大中西医专区和银发专家义诊区。医院整合中医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临床营养科等多学科资源,由中医和西医专家共同坐诊,为居民群众提供中西医结合诊疗服务。

期间,医院医德医风监督组也参与其中,积极与居民交流。“大妈,您觉得今天医生给您看病的过程怎么样?有没有什么不清楚或者不满意的地方?”“挺好的,医生讲得很明白,态度也好。”监督组成员认真记录下每位居民的反馈。

另一边,来自铁路小学“红领巾监督岗”的孩子们正在摊位前推销:“叔叔,这是我们自己设计制作的团扇,扇面上有我们手绘的‘廉’字,提醒大家讲廉洁、守底线。”孩子们的耐心介绍吸引了不少群众。

邮电支路社区党委创新打造“1+3+N”清廉共建矩阵,即以党群服务中心清廉共建工作室为“清廉枢纽”,联动铁路小学、工艺美术学院、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等3个教育医疗基地,拓展N个多级家庭站点。

同时,通过细化《清廉单元共建标准二十条》,制定可量化的“清廉指数”,形成“党建联建、阵地联用、监督联动”三联动机制,让铁路小学的“红领巾监督岗”与十三人民医院的“医德医风督导组”同频共振。

阵地共融:打造清廉实景课堂

“同学们,我们在这里种下的不仅是一株株小绿植,更是清廉自律、勇于担当的精神种子,共同守护这片绿色家园,让清廉之风吹拂学校的每一个角落。”

今年植树节期间,邮电支路社区联合重庆铁路小学共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种下兰花、菊花等代表廉洁的花卉,将廉洁理念与绿色环保意识相融合,让清廉成为社区的“四季美景”。

如今,在邮电支路社区处处可见精心打造的清廉景观:“清风杏林”医德教育基地内,“职业伦理镜鉴墙”与“廉洁行医承诺台”相映生辉;铁路小学的“红烛讲堂”里,教师们正在“家风家训体验馆”开展沉浸式师德培训……

社区还将廉洁要求转化为生动实践——编绘的《廉洁从教十准则》漫画手册成为教师案头必备,手册将“不得有偿补课”“拒收礼品礼金”转化为生动图示,在辖区学校推行教学计划公开、课外活动公开、家校互动公开,建立教师“廉洁从教档案”,通过家长评教、学生问卷等方式,实现师德师风动态监测。

在十三人民医院针对挂号、开药、手术等关键环节,通过“阳光诊疗九规范”推行“处方双审核”“耗材溯源公示”等制度,确保医疗行为阳光透明。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廉洁诊疗积分制”等特色阵地及制度将清廉元素深度融合。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医者廉心”活动28场,“清廉微课堂”覆盖师生3万人次,廉洁种子已在这片土地上深深扎根。

文化共育:绽放清廉时代芳华

“李老师,我家孩子最近总与同学攀比文具,这个‘家风门诊’该怎么挂号?”类似这样的对话在邮电支路社区已成常态。

社区通过设立“家风门诊”,“诊疗”居民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引导家庭成员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针对“家风门诊”发现的问题,开展“清廉家风”会,以案为例,宣传摒弃“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弘扬新风正气,共同营造健康、和谐、清廉的社会氛围。

同时,社区创新“清廉说”论坛和“清廉岗位”,为社区工作人员搭建起学习交流、展示共享的平台,通过以案带训、轮岗锻炼、“一线墩苗”等方式,培养一支风清气正的社区工作者队伍。

在文娱活动中,社区精心打造《白大褂的承诺》情景剧、《三尺讲台的守望》等廉洁文化作品,让清风正气浸润千家万户。辖区老艺术家创作的《爱莲说》书法长卷,与居民手制的“清明廉心青团”“中秋明月廉灯”共同为社区增添了一抹文化雅韵,除此之外,社区宣传推广的“二十四节气廉洁文化节”等活动让清风正气触手可及。

“现在93.6%的群众满意度印证了共建成效,从党群服务中心‘清廉书吧’到校园‘清风画廊’,从医院候诊区‘医德箴言屏’到居民楼道中的‘楼道家风展’,清廉共同体建设正迸发出蓬勃生机。”邮电支路社区党委书记李惠玲表示,社区将持续开展“清廉共同体”建设,深化“三廉”共建机制,绘就一幅“人人崇廉、事事守廉、处处见廉”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图景。

(作者单位:重庆市九龙坡区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