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城共绘文旅同心圆(行业协会商会在行动)

——长三角城市旅游协会一体化合作机制正式落地

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各行业协会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积极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凝聚会员企业力量,推进行业发展一体化。5月中旬,由浙江省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杭州市旅游协会主办的长三角城市旅游协会一体化发展大会在杭州市举行。会上,来自长三角的32个城市(区)旅游协会代表共同签署《长三角城市旅游协会一体化合作机制协议》,标志着长三角文旅一体化正迈向更深层次。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2024年,长三角地区的区域GDP突破33万亿元,占全国GDP的24%,是中国强劲的经济增长极之一。

旅游业作为综合性产业,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支撑,有着“粘合剂”“催化剂”的作用。一直以来,杭州市旅游协会紧紧围绕国家关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决策和部署,坚持在服务党委政府、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行业中明晰坐标、锚定目标,主动作为,在推动长三角区域文化旅游合作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早在2019年,经杭州市旅游协会呼吁,沪苏浙皖文化和旅游部门就合作建立了长三角文化和旅游联盟。自联盟成立以来,三省一市秉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理念,深化联盟合作机制,通过制度创新与协同行动,在品牌共建、市场共拓、产业共兴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去年4月,在杭州市委社会工作部的指导下,杭州市旅游协会成立了党支部,实行“交叉任职、双向进入”,由协会会长担任党支部书记,建立重大事项党组织先行研究、主题党日和会员日双促双融机制。在党建引领下,杭州市旅游协会将“会员日”活动拓展至长三角其他城市,每月1次,雷打不动选定1家会员单位,组织开展党性教育和交流互动。2025年1月,经民政局评审,杭州市旅游协会成功创建5A级社会组织。

长三角城市旅游协会一体化合作机制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为指引,整合区域内12处世界遗产、超60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及65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资源优势,聚力成为资源共享“连接器”、创新发展“试验田”、服务标准“领跑者”。去年5月,“在拱墅,看见世界运河明珠”拱墅区文旅推介会在合肥举行,市、区两级旅游协会联手邀请合肥市民看“世界运河明珠”。

构建长三角城市旅游协会一体化合作机制,得到了“长三角生态绿色发展执委会”和沪苏浙皖省级旅游协会的大力支持。32个城市(区)旅游协会积极行动,大力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建立了长三角旅游资源数据库,健全了长三角旅游品牌认证体系,实现景区门票互认、酒店预订互通、文旅IP共享,让长三角旅游产品更具辨识度和吸引力,持续擦亮长三角旅游服务“金名片”。

借“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东风,长三角各城市以口岸城市联动,特别是上海市与区域内城市联动为牵引,先后推出“上海—杭州—苏州”“上海—杭州—黄山”“杭州—南京—苏州”等组合产品,开辟长三角世界遗产之旅、江南水乡风情之旅、长江运河文化体验之旅等品牌线路,最大限度吸引境外游客,携手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和品牌。

皖浙两省携手编织了跨省联动的生态防护网,“黄山+千岛湖+杭州”高铁计次票串联起黄金游线,世界级文旅廊道的《临安宣言》化作8条黄金游线,30余家景区互惠政策,绘就年输送30万人次的客源共享蓝图。其中,“新安江—千岛湖皖浙省际航线”入选国内水路旅游客运精品航线试点。

杭州市旅游协会会长王宏表示:“过去各城市是‘单兵作战’,如今通过长三角城市旅游协会一体化合作机制,实现了‘合成作战’、抱团发展,共同推动长三角旅游经济健康、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报记者 赵雪)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