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基层治理意指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的场域中,基层党组织、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群众等多方主体,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以协同合作的方式有效调处公共事务、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实践过程。党建引领是基层治理长期探索和创新实践中,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彼此耦合、相互影响,党的各级组织的主导性动力与社会自发的主体性动力有效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有效的工作机制。深刻把握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基本内涵与精神实质是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推动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认识前提,更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可或缺的关键认知要件。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集中体现为政治引领、思想引领、组织引领、作风引领、制度引领和能力引领等“六个引领”。“六个引领”既围绕党的领导实现基本布局,确保了基层治理良性体制结构生成,又将党的领导运行机理作为基本逻辑,强化了卓越基层治理能力建设。
一是政治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政治引领就是坚定政治信仰,强化政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全党团结统一、行动一致。“党领导一切”的根本政治原则决定了基层治理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地位,将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加强和改进党组织对基层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全面贯彻落实,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是思想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回顾党的奋斗历程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思想引领就是促使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将特定的思想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向基层社会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主流意识形态,强化基层社会的政党认同和政治参与;通过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形成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价值共识,使全体党员和人民群众产生强烈的向心力、追随力和认同力;通过政策宣讲、政治宣传、示范带动等手段,把政党价值、执政理念与传统道德文化、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相融合,推动基层群众思想道德和法治素养提升。
三是组织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不能出现‘断头路’,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有效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组织引领就是增强基层党的组织功能,构建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多方合作共治网络,优化“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体系,实现基层政权的政治整合和社会整合功能。纵向关系上,要优化“乡镇(街道)党(工)委―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村民小组(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五级纵向党组织架构,推动基层党组织体系与基层治理体系的融合与对应;横向关系上,要依托党的组织网络引领“三新”组织、商务楼宇等党的组织建设,吸纳驻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等各类组织的负责人组成城乡社区大党委,实现党建主体的横向连接。
四是作风引领。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指出“领导干部的作风直接关系党内风气和政治生态,关系民心向背,决定着党的群众基础”。作风引领是推动基层党组织及其党员干部在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方面表现出优良的态度或行为风格。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基层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走好新时期的群众路线;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四风”,重点整治基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推进基层减负工作;以自我革命精神解决党风方面的突出问题,抓实以学正风,大兴务实之风,弘扬清廉之风,养成俭朴之风,以优良作风引领社风民风向上向善;不断推进基层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健全基层干部的作风监督体系;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弘扬和传承优良家风,廉洁修身、廉洁齐家,激励城乡社区居民增强家国情怀。
五是制度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领导干部要增强制度意识,善于在制度的轨道上推进各项事业。广大党员、干部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引领全社会增强制度意识,自觉维护制度权威”。制度引领是强化基层治理中党的制度的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并严格执行。要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要求,坚持改革创新,将基层治理实践中的重要原则、规则和规律加以制度化乃至法制化,不断完善党全面领导基层治理相关制度,推动基层党建制度与基层治理机制的耦合,将基层治理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健全基层治理中的配套政策保障机制,创新基层治理运行机制,以制度的刚性力量保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有效落实。
六是能力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增强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能力引领是筑牢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做好基层治理工作的基本条件。个体层面,基层党员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组织层面,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要求,增强乡镇(街道)行政执行能力、为民服务能力、议事协商能力、应急管理能力、平安建设能力。增强基层群众自治能力,提升村(社区)组织动员能力。增强运用数字化技术能力,以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手段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效能。
总之,政治引领、思想引领、组织引领、作风引领、制度引领和能力引领相互交织、相互促进,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集中体现。政治引领是统领,思想引领是方向,组织引领是基础,作风引领是动力,制度引领是保障,能力引领是支撑,“六个引领”构成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精神实质的严密逻辑体系。
(作者系东北大学文法学院教授、东北大学城乡社区建设研究院执行院长)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