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燕:楼宇党建的“匠心引路人”

张艳婷 潘天意

星系列楼宇堪称重庆市数字经济的一面旗帜,2000多家互联网企业创造了重庆近30%的数字工业产值,这里是知识密集、人才聚集、创新活跃的核心承载区与产业功能区。星系列楼宇党委成立于2016年,党委书记刘海燕与同志们在此在深耕9年,参与并见证了楼宇党建在这里从扎根到生长的全过程。她始终保持“三颗心”,与同事共同打造具有重庆两江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星系列“党建样本”。刘海燕曾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重庆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

“恒心”不懈抓党建

星系列楼宇起源于重庆市高新区,88栋产业大楼建成之初,与两江新区的行政隶属关系尚未完全理顺,情感纽带也比较薄弱。基于此,刘海燕带领同事逐一走访楼宇企业,找党员、建组织、抓规范。当时,部分企业对党建工作不太支持,“海燕们”吃闭门羹是常事。特别是园区的一家外资企业,得知刘海燕一行是来排查党员情况的,就接连谢绝来访。无奈之下,刘海燕就动起了“死脑筋”,一个月内9次上门为企业负责人提供服务、讲解政策。最终,在她锲而不舍的努力下,那家外资公司负责人同意建立党组织。在这一过程中,刘海燕探索出“赶早赶巧、问需问暖、先做朋友再做同志”的工作方法。她日复一日、不辞辛劳奔波在党建工作一线。刘海燕凭借恒心与韧劲打动企业相关负责人,在联系融合中形成了党建和企业双向奔赴的动能,楼宇入驻企业党组织覆盖率达89%。

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就是一个求“公约数”、画“同心圆”的过程,关键在于培养同题共答的使命感、同向用力的信任感、同频共振的默契感。刘海燕表示:“党委书记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是党组织的‘舵手’和‘领航员’,是党员信心和力量的重要‘输入端’,在迷雾中要找到方向,在挫折中要坚定信念,在落实中要提供方案。”

“热心”入微搞服务

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要在落地赋能中彰显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刘海燕始终将务实有效作为衡量党建工作的重要标准,做到“三个提供”:提供政策,每月组织修订编印一本助企政策手册,开发“青春星光”智慧党建平台,纳入政务咨询服务模块,实现按需分配、直达供应;提供培训,推行党群、政务、人才、法律、金融、创业创新、知识产权、企业管理、商务综合、物业租赁“十进楼宇”,甄选法律、金融、企划等方面专业人才组建“专家服务团”,为1000余家楼宇企业开展专题讲座、商务沙龙等,提供定制服务850余场;提供机会,全域推广产业党建联席会议“四步工作法”,采取党委搭台、链主牵头、供需对接等形式,让企业之间增强信任,形成清晰的合作“地图”和机会“清单”,实现企业资源、项目、服务、信息等供需精准对接,促成59家企业、63个项目牵手合作,签约金额6500余万元。

刘海燕说:“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党建就是最大的诚信和确定性,要把党建工作做深做细做实,我们就是要当好会议召集人、活动东道主、企业信任者、服务贴心人,促进人员落位、制度落实、项目落地。”

“暖心”奉献做公益

刘海燕始终把孵化公益性社会组织作为楼宇党委工作的重要内容,挖掘楼宇企业服务专业性强、能力互补性强、资源共享性强的优势,全力培育“北斗七星服务队”、“蓝天救援队”、“蓝天雪豹志愿者服务队”等20多个社会组织,在应急救援、生命健康、发展咨询等方面提供志愿服务,通过开展公益活动强化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现党建工作与每名党员的强关联紧结合,党旗在多地抢险救灾一线高高飘扬。闻康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健康直通车”公益服务项目,组织173名青年志愿者走进社区开展义诊、健康保健讲座等志愿服务150余场,受到社区称赞和群众好评。

刘海燕说:“党建就是企业和群众之间的桥梁,只有把党建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才能体现价值,让企业感受到被尊重、被需要,我们以园区‘六大星座’、‘七大行星’显著地标为主体,打造公益服务网络,这已成为重庆的一张亮丽名片。”

(作者单位为重庆市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陈小迪(实习生)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