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化”并举聚合力 志愿星火暖民心

朱张桥 周帆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积极促进志愿服务精准化、常态化、专业化、品牌化,以志愿服务温度持续提升社区治理深度,促进基层治理服务高质量发展。

志愿服务精准化

在冶金街道通达社区,活跃着一支夕阳红老年艺术团,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引导下,组建成为365志愿服务队。社区居民郭阿姨长期卧病在床,365志愿服务队得知这一情况后便上门为郭阿姨表演节目,并积极为其排忧解难。在365志愿服务队的带动下,各社区的文艺团队也逐渐转型成为志愿服务队伍,相继成立了“通情达理”工作室、“左邻右舍”及“小剪刀”等20余支志愿服务队伍,这些志愿者用自己的专长,针对居民需求提供精准且暖心的服务,赢得了群众的赞誉。

冶金街道科技苑社区快递投送点的快递员志愿者在日常工作中发挥熟悉社情的优势,发现社区中存在安全隐患就及时上报。南干渠社区积极探索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志愿服务融入基层治理新模式,让快递员化身消防知识“宣传员”,参与到社区治理中。

青山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推进志愿服务精准化就是要通过构建‘党委主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群众互助’的志愿服务‘共同体’矩阵,搭建志愿服务精准触达平台,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将‘一老一小’、残疾人等作为重点服务对象,推进供需精准对接,为居民群众提供更专业、更有针对性的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常态化

青山区以常态化志愿服务“小切口”,谱写文明实践“大文章”,整合各类资源,调动各方力量,广泛开展多种志愿服务,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往深里走、往实里做,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钢花村街道116社区常态化开展“5·20邻里文化节”活动,志愿者在活动现场设置了修鞋、理发、磨刀、义诊、政策宣传、普法宣传、垃圾分类宣传、文旅宣传、文明婚俗宣传等便民服务展位,为居民搭建起交流、互助的平台。

近日,在钢花村街道青翠苑社区2号院内,一群“小候鸟”正忙着给过往的电动自行车车主发放手绘安全宣传单,动员居民们自觉遵守消防安全规定,共同维护家园的安全。这是青翠苑社区党委联合青翠苑学校开展的“小候鸟学雷锋 安全宣传总动员”志愿服务活动。“我们社区和学校经常组织一些志愿服务活动,我和很多同学都积极参与,通过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五年级一班的麦尔孜亚同学说。

志愿服务专业化

钢都花园街道深入挖掘资源组建“钢都达人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动钢都党员先锋模范、手工艺品制作者、青年志愿者等“钢都达人”,参与社区治理和社区文化建设,完善志愿服务机制,深化志愿服务内容。

依托“钢都达人库”,钢都花园街道组建起多支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在社区开展健康医疗、防诈宣传、课业辅导、家庭婚姻调解等志愿服务。街道还构建起“需求—中端—服务”全链条转介机制,对“钢都达人库”服务清单进行分类规划和精细化梳理。

在绿景苑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联合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在身边”公益市集活动,12支志愿服务队、“钢都达人库”志愿者及共建单位的志愿者向社区“图书漂流柜”捐赠了大量书籍,居民通过借阅、交换以及参与社区举办的绘本故事会、新书分享会等活动,品味书香,感受阅读的快乐。

志愿服务专业化是钢都花园街道推进社区志愿服务的重要策略。图书守护志愿服务队进行书籍的捐赠归档与日常管理,主要面向青少年和老年群体开展图书阅读和读书会分享活动,已累计接收社区居民书籍捐赠300余本;绿景苑社区智慧助老志愿服务队为社区老年居民进行手机基础操作知识讲解;布之缘手工坊志愿服务队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义务教授居民制作布艺制品。此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还联合街道、社区定期面向志愿者开展各类培训,一对一进行指导,建立服务评价体系,不断提升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

志愿服务品牌化

红卫路街道通过搭建公益平台,打造“做一个温暖的小摊主”服务品牌,充分挖掘社区能人、社区资源,志愿者化身“小摊主”,将志愿服务转换成便民服务,激发社区共同参与活力。居民李师傅从事电气相关工作40余年,擅长电路检查、电器维修。年逾古稀的他成立了红卫义修志愿服务队,长期为居民免费修理小家电。李师傅表示:“我喜欢和电器打交道,现在运用自己的专长为居民服务,感觉生活更充实了,人生也更有价值了。”

近年来,青山区坚持以“品牌化”发展路径来推进志愿服务持续发展,通过举办微公益创投大赛、公益集市等活动,凝聚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引领社区居民参与志愿服务。如今,“钢钢地”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银发榜单”志愿服务队……一支支志愿服务队活跃在社区,成为青山区一道亮丽风景线。

为了让志愿服务更有生命力、更持续,青山区以公益创投和社会组织孵化为基础,链接社会慈善资源支持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打造品牌属性强、群众喜闻乐见的志愿服务项目,将更多便民利民的志愿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青山区各街道还积极探索志愿服务激励机制,以积分兑换服务,通过强化志愿服务队伍建设、梳理志愿服务清单、激活志愿服务动能等措施,提升志愿者的归属感、荣誉感和成就感。同时,不断创新志愿服务机制、培养志愿服务队伍、打造志愿服务品牌,用更专业、更精准、更丰富的志愿服务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单位分别为湖北省武汉市委社会工作部、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陈小迪(实习生)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