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赋能 点燃新兴领域“红色引擎”

北京市委社会工作会议要求以钉钉子精神深化新兴领域党建全覆盖,创新工作模式,强化服务功能,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新兴领域党建不仅关乎社会治理效能提升,更是维护政治安全、保障劳动者权益、引导新业态健康发展的关键抓手。通州区力求以机制创新破题,以服务凝聚人心,让“红色动能”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

为推动新就业群体融入首都超大城市治理,北京市提出面向新就业群体的多元友好、全面提升、深度融入“三项行动计划”,增强新就业群体的社会认同感、职业获得感和城市归属感。通州区发布“友好副中心”服务地图,涵盖316个友好楼宇、商圈、街区、社区、律所等友好场景,逐步形成“友好之城”社邻生活圈。

“党建+商圈” 打造服务新模式

临河里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多方共治”,探索基层党建工作新思路与新路径。以华远好天地商圈为试点,积极打造“党建+商圈”服务新格局。临河里街道成立砖厂南里商圈流动党支部,依托党建带工建打造“党工共建微阵地”和“暖心便民驿站”,主动向商圈内企业、职工问需,就政策、法律咨询、企业入会等答疑解惑。积极组织开展消防安全知识讲座、消防演练、急救知识大讲堂、法律和金融知识沙龙、企业沟通会等活动20余场,架起与企业和职工的“连心桥”。联合社区党支部、新兴领域党组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民生活动,通过走访慰问送温暖、知识进社区等活动,推动企业“党建+业务”深度融合,拉近街道与企业、企业与社区、企业与居民的距离,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感,激发“红色引擎”活力,形成党建带共建、共建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多方参与 凝聚共建新合力

砖厂南里社区位于临河里街道最东边,辖区有居民1141户,写字楼120余栋,周边商铺以“六小”门店为主,整体呈现出店铺面积小、商户流动性大、人员稳定性弱、业态具有一定重复性的特点。为此,砖厂南里社区通过入户走访沟通,在众多商铺中选择出具有代表性和稳定性的6家商铺成立了砖厂南里社区商圈同盟志愿服务队。砖厂南里社区与辖区商户建立良好共建关系,在志愿服务活动中,辖区单位积极配合社区开展各项工作,有的商户贡献自己的场地用于社区居民开展各类活动;有的商户主动参与社区环境治理,增加了社区治理活力;有的商户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定期为社区居民提供特色服务,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感和归属感,同时也建立了社区、物业、辖区单位三方良性互动模式。

临河里街道借助新兴领域党建、党工共建等载体,凝聚辖区华业、砖厂南里商圈,肆叁陆、京彩城产业园等商业资源,打造“商—居”共建模式。2024年以来,联合开展新就业群体服务、消防安全宣传、科普课堂、邻里节等活动18场,盘活“大邻里”资源,营造浓厚的共建共治共享氛围。

党建赋能 组建商圈先锋团队

临河里街道创新构建新兴领域党组织活动阵地,组建商圈党建团队,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优化营商环境调研协商活动,邀请辖区新兴领域企业就发展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作交流,并针对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发言,集思广益,分享自身经验,为实现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提出意见建议。为企业送出服务内容清单和副中心重点产业政策名录等“专属服务包”,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凝心聚力做实做优企业服务。

今年以来,临河里街道为企业解决业务推广、协作联动问题130余个。开展“访千企、强党建、促发展”活动,领导班子带队走访重点企业,实地走访摸排10栋楼宇、4个园区、8条街巷,摸清基本情况。针对企业重点诉求,通过党建工作联席会议、议事协商等方式,为华远商圈写字楼企业统一设计安装标识牌,协商解决商户垃圾分类、公共区域吸烟和街区公共秩序维护等问题。

临河里街道立足新兴领域特点,以思想政治建设为引领,以组织制度建设为根本,以提升服务为保障,引导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健康发展。下一步,临河里街道将继续关心与支持辖区新就业群体,把关爱和服务送到他们心坎上,进一步增强新就业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

(北京市通州区委社会工作部、通州区临河里街道供稿)

(责编:陈小迪(实习生)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