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

三链工作法构建网约家政发展新生态

近年来,随着平台经济迅速发展,网约家政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大幅增加。如何加强这些从业者的规范管理、增强关心关爱力度和提升职业技能始终是各级党委、政府关注的重点。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围绕“党建引领、全链协同、互促共进”的党建融合机制,探索建设“青嫂到家”网约家政品牌,通过“强链有组织、固链精服务、优链聚合力”三链工作法,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形成“党建强、服务优、群众赞”的行业新生态。

红色引擎驱动,实现强链有组织

一是多方协同夯实基础。通过三链工作法,构建“1+2+N”党建共同体。以家政行业综合党委为核心,依托家政服务行业工会联合会、人力资源产业园工会联合会,联动8个部门、7家重点企业、5家行业协会商会,引导党组织、党员和工会会员单位结合行业特点和资源禀赋,在社区治理、企业发展和行业协会资源链接等方面推进各具特色的党建群建工作举措,构建全链条组织体系,拓展网约家政全环节党建的深度。

二是全面推动提质扩面。采取嵌入式、开放式的工作方法,结合“技高一筹”职业技能培训班“班前五分钟”,开展党建带群建活动、普及劳动权益保障等主题式、菜单式、定制式专题教育,进一步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网约家政等新就业群体的成长优势。积极推动网约家政员等新就业群体代表参加省市区党委、政府重要会议,让“新声音”被听见、被吸纳,确保网约家政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有人带、统得起、管得好,提升网约家政全领域党建的广度。

三是数智赋能精细治理。积极探索“两企三新”党建信息化建设。重点围绕每月活跃人群、日活人数摸排党员信息,通过“智慧蓉城”城运平台、“咪嘛月嫂”家政平台,摸排家政上下游企业400余家,梳理党员50余名。协调工会、区人社局、区住建交局、区市场监管局和相关企业共享信息数据,梳理全区网约家政等新就业群体分布情况,完成121个家政服务行业企业和8073名实名制会员的全覆盖登记,让更多的网约家政员“看得见、找得到、进得来、用得上”。

丰富平台载体,实现固链精服务

一是织密服务网络,让网约家政群体“处处有家”。建立1个“青嫂到家”网约家政综合服务中心,在黄瓦家政、咪嘛月嫂、保得羽之尘3个重点家政企业建立党建融合服务站,整合工会、街道社区力量和社会资源,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网格驿站和职工之家建立N个服务点,初步形成“1+3+N”网约家政等新就业群体服务网络。聚焦网约家政员“时间散、难聚集”的特性,探索“模块化”课程,灵活开展技能公益培训24场,发放证书456份。依托“幸福青羊·职感生活”、“蓉彩焕发·匠新启航”等工会品牌服务,开展法律服务、健康义诊、心理疏导等活动60余次。

二是护航权益保障,让网约家政群体“依靠娘家”。成立区家政服务行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10余起家政类权益维护事件。整合人社、住建交等行业系统资源,在“新就业形态劳动普法服务工作站”、“律师会客室”开展网约家政群体专项服务,提供公益类服务,惠及约50人次。开通网约家政员劳动维权绿色通道,办结期限由30天缩短至7天。常态化运用党组织、商协会诉求表达直通机制,广泛收集意见建议。截至目前,共收集诉求24条,均已反馈处理。

三是创新服务方式,让网约家政群体“云上有家”。丰富线上阵地,构筑实时在线的云上家园。建立“睦邻青羊·暖新驿站”线上平台,链接“青羊组工”、“青羊社会工作”在线教育课堂,方便网约家政员弹性开展学习。探索建设“两企三新”服务模块,集成党建资源地图、项目申报、政策解读、活动信息展示等功能,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

深化激励引导,实现优链聚合力

一是引导行业自治“一盘棋”。以党建引领行业治理,营造清朗自律行业生态。发布《家政服务行业厂务公开细则》、《家政服务行业集体合同》,推动行业透明化管理,构建共生发展机制,指导平台企业试点开发“家政上门服务证”小程序,探索家政服务行业信用体系建设。

二是树立家政行业“一面旗”。通过“匠星直播间”讲述“好故事”、倾听“金点子”,提升网约家政群体的职业归属感。在四川省五一巾帼标兵颜玲的示范带动下,创建网约家政行业党员示范岗6个,吸引相关家政企业高管3人向党组织靠拢,不断增强党组织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三是汇聚基层治理“一股力”。依托“青益+”组建1支80余人的网约家政网格志愿服务队。网格志愿服务队成立以来,对口帮扶40余户孤寡、失能老人,面向社区开展家政类公益课程30余次;反馈网格矛盾调处信息300条,涉及小区电梯“带病”运行、楼道垃圾堆放等问题,初步形成网约家政员群体常态化参与居民意见收集、安全隐患排查、文明创建的联动机制。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