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家风培育法 绘就新时代“四和图”

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是徽文化的核心区和重要发祥地,境内拥有众多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该县龙川村至今仍保留着以和为贵的“和谐、和美、和顺、和鸣”木雕“四荷(和)图”,寓意社会要和谐,家庭要和美,人与人要和顺,世间万物才能奏出和鸣之声。近年来,绩溪县坚持党建引领,充分运用徽州“和”文化蕴含的基层治理智慧,围绕心气更“和顺”、生活更“和美”、社会更“和谐”、党群更“和鸣”目标,实施“百村家风家训引领工程”,坚持“立、传、做”三步走,让家风家训“立”起来、全民参与“议”起来、临摹抄录“写”出来、优良家风“晒”出来、人文典故“说”出来、传承践行“学”起来、上下互动“推”起来,持续推进“和治绩溪”建设,努力把“四和图”转变成乡村善治实景图。

“三项机制”确保家风家训“立”得准

绩溪县坚持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乡村治理的全过程、各方面,突出群众主体、社会协同,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确保家风家训工作的开展既符合新时代要求,又体现地方特色。

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县委常委会坚持把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先后出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打造“和治绩溪”实施意见》和绩溪县乡村振兴“百村家风家训引领工程”三年行动计划,成立专项行动小组,坚持月提示、双月通报、季调度、年评星工作机制,狠抓各项任务落实。

健全规范立训机制。相关单位依托县徽文化研究会、村“五老”志愿者协会,组织人员系统查阅镇、村志史21部、宗族宗谱101部、徽文化史料80余部,坚持古为今用、去芜存菁,对现有姓氏家训进行归纳整理,让家风家训的条理更清晰、主题更鲜明、内容更符合时代要求;对口口相传却未形成家训条文的姓氏,通过入迁徙地、进档案馆追根溯源,挖掘提炼家风家训;对未立家训的姓氏,结合家族发展演变,梳理新立的家风家训,确保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健全审核把关机制。各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充分发挥村党组织领导把关作用,对归纳整理、挖掘提炼、梳理新立的家风家训进行审核把关,并经户代会或村民议事会集体讨论议定后实施。截至目前,全县共整理、挖掘、新立家风家训72篇。

“三进活动”确保家风家训“传”得开

各镇、村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思想道德建设,推动家风家训“出祠堂、挂厅堂、进学堂、入心房”,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努力让家风家训成为广大村民“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开展家风家训“进家庭”活动。相关部门和单位组织县书法家协会、乡村“五老”志愿者进村入户撰写家风家训,积极倡导入学子女临摹抄录家风家训,通过书法、绘画等形式,将家风家训装裱成艺术作品、楹联、匾额等,在农户客厅、院墙醒目位置悬挂展示,着力在临摹撰写中传承发展,在宣传展示中弘扬践行。在家庭举办成人礼、子女婚礼和乔迁仪式时,以家风家训为致辞寄语,以家风家训艺术作品相赠,让好家风、好家训代代相传。

开展家风家训“进校园”活动。县文化、教育部门编印出版《绩溪家训》,作为全县校本教材纳入学校德育教学内容。组织开展“小手拉大手传承好家风”、“好家风伴我成长”等实践活动,举办家风家训书法比赛和专题讲座,让学生和家长共同感悟经典、品读家训、传承家风。依托绩溪县委党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场教学基地,深入挖掘家风家训故事,强化党性教育,打造了涵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18个教学点、19门特色专题课和8条教学经典线路,充分运用家风家训中的廉洁元素,积极开展廉洁文化建设,以优良党风带动社风民风。

开展家风家训“进村落”活动。各村依托村民文化广场、公共健身场所等,设置家风家训宣传栏,在聚族而居的村落因地制宜设置家风家训墙,建成家风家训文化长廊14个。宣传部门综合运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开设“说家风、话家训”专题专栏,通过分享会、交流会、道德讲堂、事迹报告会等,开展各类活动100余场次。文化部门结合“文艺传家训”主题活动、民俗文化展演等,举办家风家训挂牌仪式,开展集体诵读,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三个融入”确保家风家训“做”得实

绩溪县坚持党建引领“三治”结合,把家风家训融入自治、法治、德治实践,抓在经常、融入日常、落在平常,着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把家风家训融入自治载体。各村充分发挥家风家训维护社会秩序功能,突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运用家风家训中爱国爱家、睦邻友好、向上向善以及抵制不良风气的规条,发挥农村“一约四会”(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作用,加强约束、规范言行。创新“五民议事”工作法、“四个一”工作法、“八小”工作法等便捷有效载体,灵活设置村民议事亭、议事长廊、议事小院,实现众人的事由众人商量着办。

把家风家训融入法治建设。全县以家风家训蕴藏的崇法尚法精神促进乡村法治,深入开展平安绩溪“五提”行动(百名法治副书记助力乡村振兴提标行动,重复信访重复网上投诉源头治理提质行动,矛盾风险“大排查、大化解、大整治”提速行动,平安建设基层基础巩固提升行动,政法机关“强党建、严纪律、转作风”提效行动),从政法系统各单位抽调业务骨干到81个村(社区)担任法治副书记,开展法律法规和家风家训宣传教育,及时提供法律服务,现场调处矛盾纠纷。镇、村两级“握手言和”调解室实现全覆盖,开展“四有四无”村建设(党建有力、干部有为、治理有方、群众有感,无诈、无访、无讼、无案)。2024年以来,全县电信诈骗案件下降48%,群众来访下降16%,诉讼案件下降10%,刑事案件下降40%,全县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7.5%。

把家风家训融入德治实践。各镇、村把“立家规、传家训、扬家风”作为德治的重要内容,围绕村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依托“生态美超市”推广实施“道德积分制”。持续开展“最美家庭”、“志愿服务标兵”等评选,组织开展“最美家风人物、家训示范户”评选表彰,通过树立典型、示范带动,引导村民见贤思齐,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绩溪县家风家训数量群集、内容丰富,蕴含了劝学、诚信、清廉的修身观,勤俭、和睦、孝悌的治家观,爱国、效忠、民本的国家观,仁爱、和合、正义的社会观。通过持续实施“百村家风家训引领工程”,有力提升了村民的思想道德水平,激发了勤劳奋进动力,展现了乡村文化底蕴,加快了移风易俗进程,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全县上下呈现出心气更“和顺”、生活更“和美”、社会更“和谐”、党群更“和鸣”的乡村善治之景。

(本文由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