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正在全党开展,这释放出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强烈信号。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指出:“要持续为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能够用更多时间和精力来服务群众。”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锡北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落实中央社会工作会议和全国社会工作部长会议精神,持续推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和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取得新成效。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锡北镇党委按照“育马、轻车、畅路、聚力”思路,坚持赋能、减负、增效三向发力,巧用“四则运算”强化各项措施精准落实,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持续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为群众提供服务。
做好赋能保障加法,下足“育马”功夫
坚持人员“加马”。全面推进“把支部建进小区”工作,组建暖心服务小分队,开展服务代办、政策宣传、健康义诊、文体娱乐等各类活动30场,服务居民群众1000余人次。不断完善“精网微格”工作体系,构建“1+17+85+17+438”的治理体系,划分镇总网格、村(社区)子网格、综合网格、专属网格和微网格,推动楼栋长、村民小组组长、村(居)民代表、党员、物业公司工作人员、“五老”人员、热心群众等参与共治。
坚持培训“壮马”。实施“头雁”工程,围绕基层工作人员能力短板和现实工作需要,将村(社区)干部教育培训纳入镇级干部人才发展规划,与高校签订合作协议,争取社区工作者职业培训资源倾斜,为村(社区)干部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提供资源便利,目前已培训村(社区)干部63人。
坚持书记“赛马”。定期召开“书记项目”、“赛马比拼”阶段成果交流推进会,通过亮进度、亮成效、谈计划等形式对镇、村(社区)两级19个“书记项目”进行评比。设立“能进能出,优胜劣汰”机制,把政治合格作为第一标准、业务素质作为必要条件、群众工作能力作为基本要求,实施不胜任、不称职村(社区)干部退出机制。2024年以来,累计调整党支部书记2名、党总支委员3名,动态建强“头雁”队伍。
做好繁文缛节减法,提升“轻车”动力
推动形式主义“下车”。整治文山会海,全面梳理并清理委员会、工作专班、小组等议事协调机构75个,废止相关红头文件80余份,党委和政府发文数量相较于去年同期减少38篇,同比下降48.7%,党委会和镇长办公会次数相较于去年同期减少15次,同比下降31.3%。树牢正确政绩观,引导党员、干部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推动简单考“材料”、查“痕迹”向重点考“成效”、看“潜绩”的工作思路转变。
推动职责“轻车”。自2024年3月被确定为全省权责清单试点工作工业型乡镇后,锡北镇从“小颗粒”切入全面梳理、以“多轮次”把关反复打磨,全面梳理基本履行职责事项清单145项,配合履行职责事项清单89项,上级部门收回事项清单226项,精简率为46.7%,让超载“大车”及时“卸载负荷”。落实“一套表”、“两本账”、“三张清单”,采取“整合一批、清理一批、规范一批”措施,着力清理基层组织“滥挂牌”问题,纠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
推动数字“改车”。整合数据资源平台,构建顺畅的数据通道和高效的共享机制,避免群众多头重复填表格、录数据。围绕惠企服务,在锡北镇创之岛科创中心建成锡山区首家产业园区政务服务融驿站,提供企业个体户注册登记申请、企业个体户税务登记申请、社保业务等24项政务服务。加强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运行,全面推行“一门一窗一网办”,高标准建成镇级社会矛盾调处服务中心,深化“苏解纷”、“综治智慧云”、“云庭审”等技术应用,提高群众办事效率。
做好沟通路径除法,铺就信息“畅路”
网格管理,联动吹哨应哨。对全镇网格员统一管理,做好日常普法宣传、入户走访、信息采集、矛盾化解、隐患上报等工作,充分利用吹哨报道平台上报矛盾纠纷、风险隐患、群众诉求等信息。明确两人专职负责工单的签收、流转、办结工作,加强与镇级相关部门沟通联系,确保按时签收、期限内办结。
数据赋能,打造智慧大脑。全面整合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网格化平台、数字城管、吹哨报到、网络舆情等与基层治理密切相关的信息渠道,实现数据资源利用最大化。深入推进平安建设,用好“雪亮工程”,在全镇重点部位、重要基础设施、治安区域接入视频资源3597路,开展常态化视频巡查,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置安全隐患、社会治理、特殊人群救助等问题,提升群众安全感。
助民纾困,当好便民客服。镇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利用事件流转平台,将工单流转至各责任单位办理,并设定办理期限,要求责任单位在规定的期限内将办理处置结果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后通过OA办公平台反馈,由热线工作人员依据既定流程,通过12345政务服务热线平台申请办结形成闭环。2024年以来,全镇12345工单满意率保持在95%左右。
做好社会共治乘法,谱写“聚力”文章
延伸治理触角,把牢矛盾化解“定心盘”。锡北镇充分利用“五老”亲缘、人缘、地缘优势,发挥德治的教化功能、法治的规范作用,打造小傅调解室、老李工作室等多个村(社区)品牌调解室。整合镇各站(办、所)业务骨干、人民调解员、村(社区)干部、法律明白人、村(社区)法律顾问等专业力量,形成调解合力。
搭建多元平台,打造普法宣传“硬环境”。构筑指尖普法阵地,打造锡北镇普法动漫IP形象,围绕热点法律问题制作1分钟普法动漫,在“慧聚锡北”微信公众号、法润民生微信群定期推送普法动漫、普法案例等内容。打造线下活动集群,在张泾中学、八士中学开展法治剧本杀普法活动,提高学生法律意识。用好用活流动阵地,充分发挥法律明白人贴近群众优势,以召开座谈会、板凳会、摆摊设点等形式宣传法律法规。
坚持党建引领,打造援法议事“金名片”。村(社区)充分利用居民议事室、有事好商量等多种方式,逐步形成基层治理由“干部说了算”向“依法协商办”转变,办好垃圾分类亭定点选址建设、增设新能源电动车停车位、增加健身活动场地等一系列民生实事工程。寨门村“援法议事促自治 共建法治新寨门”获评全省城乡基层援法议事范例。
(作者系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锡北镇党委书记)
(责编:陈小迪(实习生)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