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嘉峪关市积极探索德治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新路径,充分发挥德治“柔性作用”,多措并举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文化浸润,厚植德治根基。立足特色文化资源优势,依托嘉峪关关城和长城博物馆两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红色文化教育、传统文化传承等系列活动,传承发扬“铁山精神”、“嘉峪关精神”、“八棵树精神”,铸牢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根基。
制度规范,引领文明乡风。健全“一约四会”治理机制,全市17个村均建立与村民议事会成员相容互进的道德评议队伍。推动村规民约动态修订,对公共秩序、移风易俗、环境卫生等方面作出明确规范。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宣传,引导群众树立良好家风,培育崇德向善的淳朴民风。
典型示范,弘扬道德风尚。持续深化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动“五好楼栋”创建,选树“雄关好人”、“道德模范”、“五星级文明户”,评选表彰文明家庭、“书香社区”、“书香之家”等,推荐评选道德模范74人、各级各类身边好人161人,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志愿同行,传递温暖力量。完善志愿服务机制,组建敬老、帮扶等志愿服务队伍300余个,实名注册志愿者7.5万人,占常住人口比例超过23%。积极发挥退休教师、心理咨询师、法律顾问等专业人才作用,打造“暖蜂行动”、“时间银行”、“四点半课堂”等特色志愿服务项目,传递正能量。
实践养成,培育文明新风。依托5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和12个文明实践基地,邀请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讲述自身事迹,让典型事迹可知可感、道德力量可亲可学。开展文明祭祀、家风家训、健康节约、绿色环保等德治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全面提高群众对德治理念的认同和以德处事、以德服人的行动自觉。
(作者系中共嘉峪关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