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心“夜话”架起党群“连心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在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的村民广场、祠堂长亭、田间地头、圩堤渠畔,一场场“长江夜话”如星光点亮了百姓的心愿。从破旧闸门到泥泞小路,从渗漏堤坝到淤塞沟渠,群众的声音在这里被倾听、被重视、被回应。近年来,彭泽县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主线,创新开展“长江夜话”活动,推动职能部门、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让群众在治理中当“主角”,实现民事共议、民事共商、民事共办。

议事平台“可及”

“以前出来散步总要随身带个小板凳,现在加装了这么好的座椅,真是太贴心了!”龙城镇南岭社区李阿姨满意地竖起了大拇指。在“长江夜话”活动上,有居民代表提出,永兴家园门口小广场没有歇脚的地方。收到建议后,社区党委书记毛海红积极对接相关职能部门,一周内便解决了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

在群众熟悉的地方,邀请群众熟悉的人,同坐一条凳、同喝一壶茶,群众现场提出问题,干部当面答疑解惑,不绕弯子、不避矛盾。彭泽县以“长江夜话”活动为抓手,搭建党群“连心桥”。印发在全县推行“长江夜话”基层议事协商机制实施方案,邀请相关职能部门、社区网格员、党员干部等,利用晚饭后闲暇时间,将“长江夜话”活动开到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农户家中,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倾听民声、了解民意。

议事氛围“可亲”

家住芙蓉农场官运社区的朱胜利忘不了每年汛期堤坝渗漏的揪心场景。在“长江夜话”活动上,他激动地说:“防汛大堤在早年维修加固时被高压线限制了,每到汛期,我们心里真慌啊!”芙蓉农场党委得知后,立即与县水利局沟通,协同推进问题解决,通过现场调研、工程评估,明确5月底前将让堤坝“挺直脊梁”。清淤机械设备轰隆作响,朱胜利蹲在地头,笑容比春阳还灿烂:“堤坝加固了,沟渠通了,丰收就有保障了!”

看到意见建议很快有了反馈和成果,越来越多的群众愿意来“长江夜话”发表意见建议。从沟渠清淤到路灯维修,从堤坝加固到道路重建……问题大家摆、发展大家议,一桩桩、一件件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逐一解决。

“‘长江夜话’能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关键还是让大家看到了实际效果。”彭泽县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议事效果“可感”

“问题提出来后,就怕相关部门推诿扯皮,最后事情还是解决不了。”马当镇茅湾村村民柯泽光坦言道。但令他没想到的是,他所反映的路口灌木太高导致视线不佳等问题,第二天就解决了。黄花镇东梨村村民欧阳彬反映的充电桩不足问题,村里现场协调解决,由大家共同商议充电桩安装点选址等事项。

此外,彭泽县推动“长江夜话”与“吹哨报到”机制融合,出台《彭泽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工作机制》、《彭泽县乡镇协调响应机制》,对“长江夜话”中提出的无法现场解决或难以协调推动的问题,按照“乡镇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由县委社会工作部统一跟踪督促各部门办理进度。同时,实行销号管理,将群众“问题清单”变成部门“履职清单”。并做到“一事一评”,建立回访表,围绕“应哨”情况、办结情况、办结时限、满意度四个维度进行动态跟踪、综合评估,确保结果“问效”精准,着力把问题解决在源头、化解在基层。

截至目前,彭泽县已开展“长江夜话”活动30余场,党员群众近2000人参与,累计收集、群众反映的集镇功能建设、古村落保护、老旧小区改造、道路出行、产业发展等问题230余件,已办结并收获满意评价170余件。彭泽县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以“马上办”的速度、“办到底”的力度,让“夜话”的星光照亮万家灯火。

(本报通讯员 汤高峰)

(责编:陈小迪(实习生)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