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委社会工作部不断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拓宽党群沟通渠道,打造全市首家人民建议征集特色基层联系点“青松茶馆”,以点带面推进基层人民建议征集工作走深走实。
创新模式 打造亲民“茶桌阵地”
“青松茶馆”位于昆区阿尔丁街道青松社区,借“青松”谐音“轻松”,传递以轻松氛围拉近社会治理与百姓距离的愿景。这里设有人民建议征集、茶室大厅、学习台、文创作品展示、留言墙、茶水间、红色蓄能站等7大功能区,配备网络电视、电脑打印机、免费充电设施等,满足群众休息、喝茶、议事、学习、办公等多元需求。“青松茶馆”不仅是群众民主议事、休闲娱乐的理想去处,也是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的暖心歇脚点。
“青松茶馆”秉持“周有活动,月有主题”的策划思路开展各类活动,吸引群众踊跃参与。在这里,社会治理工作从严肃“会议桌”转移至温馨“茶桌”,秉持“把茶泡开、把事说开、把心结打开”的理念,成功打造出深受群众喜爱的基层治理特色品牌。“青松茶馆”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整合多方资源,充分调动人大、政协、司法、信访、群团组织等各方人才资源,坚持多触点延伸、多层级融合,健全“党建引领、社区主导、多方参与、协商自治”工作机制,在平安建设、矛盾纠纷化解、志愿服务等多方面发挥作用,切实解决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让社会治理更贴近群众生活。
完善机制 护航建议“落地生根”
为使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青松茶馆”精心制定6大工作机制:全面开放机制,敞开大门欢迎群众建言献策;社区党委轮值机制,确保工作有序推进;“两代表一委员”双向奔赴机制,促进代表委员与群众深度互动;司法调解援助机制,为群众提供坚实法律保障;人民建议收集转办机制,让每一条建议都能精准流转;群众工作创新机制,激发源源不断工作活力。形成了人民建议“受理登记—初步筛选—深入调研—集中会商—处理反馈”的闭合工作流程,确保人民建议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同时,采用线上线下双轨并行征集系统,确保群众声音全方位传达。
聚焦实效 保证建议“开花结果”
“青松茶馆”建立了详细的人民建议办理台账,对收集的意见建议精心整理、全力推进、及时反馈。截至目前,已接待到访群众310余人次,开展民主议事20余次。借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推动解决涉及供暖供热、路面回填、安装电动车充电桩等民生问题,同时将青松社区新建洗澡堂、社区内道路修缮等街道、社区无法解决的人民建议转交辖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办理。发布6期人民建议征集令后,共征集301条宝贵建议,已受理并办结251条。供暖专题征集期间,“青松茶馆”更是发挥关键作用,为群众温暖过冬保驾护航。青七社区张振荣老人提出“社区食堂增加上门送餐服务”的建议迅速得到落实,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送去贴心服务,赢得群众点赞。
深化经验 拓展治理崭新格局
“青松茶馆”凭借“民意宝库”“渠道直达”的显著优势,通过“民情恳谈会”“书记接待日”“征集令”等方式,将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化解于萌芽,处理在基层。创新横向联合的融合机制,让各方力量汇聚一堂,统筹协调解决群众诉求。在这里,群众“进门喝茶,出门消气”,信访、12345便民服务热线等工作压力显著减轻,成功实现小事不出网格、一般问题不出社区、突出问题不出街道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包头市委社会工作部将以“青松茶馆”为先行典范,持续构建线上线下融合、丰富多元的人民建议征集渠道。严格规范登记办理流程,深度探索人民建议征集与“两代表一委员”作用发挥、基层治理有机融合的创新路径,不断提升群众的满意度与参与热情,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作者单位为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