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都市以“职责融合、组织融合、资源融合、价值融合”为切入点,推进县域行业协会商会高质量发展,新兴行业、支柱产业、优势产业行业组织覆盖率100%。全市34家行业协会商会深度融入新型工业化、高质量招商引资和农文旅融合发展,涌现地市级“四好”商会5家、省级“四好”商会2家,市工商联获评全国“五好”县级工商联,助力宜都市成为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
以职责融合为首要,把责任体系贯通起来
落细责任。落实“管行业也要管党建”要求,将行业协会商会管理部门全部纳入市委“两新”工委成员单位,明确责任分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社会工作部门具体指导、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完善机制。建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和季度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形成“‘两新’工委+社会组织综合党委+协会+会员单位”联动机制,全面贯通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责任体系。
以组织融合为关键,把班子队伍凝聚起来
聚焦功能建组织。对符合建立党组织条件的行业协会商会全部建立党组织,同时选派第一书记,实现党组织和党建工作指导全覆盖。组建社会组织、“小个专”、物业管理等5个综合党委,成立代理记账行业、网约配送行业以及电商行业3个联合党支部,组建万达、名都等3个商圈党建联盟。引导行业协会商会推进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同步建设。
强化联培育“头雁”。全面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建立商会负责人8部门联审制度,实现提名、选举、监督、退出全过程监督,同时在行业协会商会合力推进“红色头雁”工程。
注重联建促提质。围绕阵地联建,建立社会组织孵化中心,9家社会组织进驻共建。围绕资源联享,推进城区陆城商会与9个乡镇商会携手共进。围绕发展联促,市女企业家协会牵手市旅游协会打造行业协会商会发展综合体。
以资源融合为基础,把作用力量彰显出来
聚集要素兴产业。开展行业协会商会“融入中心·提能升级”行动,以兴发集团为龙头的宜都绿色化工行业商会依托磷化工优势,催生20多家关联企业,助力现代化工产业集群成为“创新型产业集群”。开展行业协会商会“强基赋能·商会建功”行动,每年招商项目达40多个。红花商会着眼强链补链,推动土老憨集团、丰岛食品成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湖北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聚焦能级建新功。在全市6大支柱产业和4条产业链上培育建强行业协会商会,市酒店行业协会和餐饮行业协会联合办班提能,为三峡千古情旅游项目运营提供优质服务,打造宜都文旅IP,促进旅游业发展与行业发展双向奔赴。市企业品牌协会以会为媒,强力推动“酱草柑茶”为代表的“宜滋都秀”公共品牌建设,实现自身提能和产业提质的相互成就。
聚合力量为民生。全市行业协会商会履行社会责任,840家会员企业投身“万企兴万村”“千企百校行”“百亿项目招引”行动,宜都入选全省“万企兴万村”行动区域类优秀案例。
以价值融合为牵引,把诚信自律树立起来
压实监管责任。探索社会组织领域信用监管模式,制定《宜都市社会组织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办法》,利用年检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等手段,加强协会章程、印章管理、收费项目及票据使用等行为监管,发现问题并完成整改。全力做好行业协会等级评估,培育4A级社会组织1家,3A级社会组织4家。
推进诚信自律。落实《行业协会商会自身建设指南》要求,制定《宜都市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九条措施》,引导规范行业协会商会诚信自律。市白酒行业商会组织49家会员单位制定商会团体标准,签订行业自律公约,推动行业进入良性发展新赛道。
(湖北省宜都市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