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着力搭建载体、下沉资源、优化服务,夯基础、强体系、提质效,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基层社会治理探索创新之路,不断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坚持党建引领,健全治理体系
崇左市各地在基层治理实践中坚持党建引领,努力实现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相互配合、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各方积极性不断提高,共建共治共享氛围日渐浓厚。
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宁明县那堪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党支部班子队伍,强化培养党支部成员,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通过组织集中培训学习、岗位大练兵、跟踪培养、传帮带、差异化管理等方式,不断提升党支部班子的乡风文明建设工作能力,以党支部带动提高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充分发挥党支部在乡风文明各项工作的核心作用。扶绥县构建“选、育、管、用”全链条的村屯干部队伍建设体系,做好村(居)民委员会空缺成员补选,通过选派党放心、能办事的驻村工作队、党建指导员、联防巡查队、服务专员队伍到村屯,引导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社会工作者、志愿服务队等力量参与社会治理,促进乡村治理提质增效。
以自治为基础,增强村民自治组织能力,丰富村民议事协商形式,让群众“议事找得到人、说得上话、成得了事”。天等县驮堪乡南岭村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协会、红白理事会“四会”议事平台,将老党员、新乡贤、退休干部等精干力量合理分配到“四会”中,开展评议村屯红白事、议事决策等“四会”活动,把乡村治理从单兵作战改为共建共治。龙州县实施“一屯一基层治理机制”工程,按照“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总体思路,推行建制村(屯)重大事项由党员首议、党群理事会共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的村民自治“三步法”,由村(屯)党支部主导,讨论决定村(屯)内重要事项,并把爱护国旗、守护界碑、文明习俗、环境治理等内容列入村规民约内容,探索具有边境特色的“一屯一基层治理机制”的自治管理模式。
以法治为保障,加强农村法律服务供给,健全乡村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推进法治乡村、平安乡村建设。凭祥市柳班村坚持依法治村、法治强村,建立“职能部门、村、屯”三级普法联动模式,常态化开展普法培训班、防诈反诈知识会、青少年禁毒宣传会等“送法下村屯”活动。用活“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采取“线上咨询+线下宣传”的方式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培养以村干部、人民调解员、网格员、村民小组长为主要力量的“法律明白人”队伍,定期开展法律知识竞赛、以案释法等法治宣传活动,增强村民群众的法治观念。龙州县推行“电视夜校”调解工作法,将化解典型矛盾纠纷案例、法律知识等内容制作成电视节目,组织全县各村(社区)群众观看,推动领导干部现场互动与矛盾纠纷“一站式”调处机制相融合,该工作法入选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案例。
以德治为支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乡风文明培育行动,发挥道德模范引领作用,加强农村文化建设。龙州县彬桥乡清明村板谭屯开展“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活动,整理出百余条优良家训,根据各户特点定制家训牌,悬挂于各家门口,对考上大学的学子送上“耕读传家”牌匾,以“家规、家训、家风”建设助推乡村治理。宁明县洞廊村开设“榕树课堂”,运用“土壮话”等村民日常语言开展宣讲活动,广泛宣传党的理论知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解读惠民政策,传唱法律知识山歌等,将“榕树课堂”打造成群众喜爱的学习阵地,进一步激活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
创新有效方式,完善治理平台
在乡村治理改革创新的过程中,要将好的政策落到实处,需要好的方法和路径。近年来,崇左市各地因地制宜创新出积分制、清单制等治理方式。在凭祥市夏石镇的“新星超市”内,村民们正有序排队用积分兑换各种生活用品。这是凭祥市通过实施积分制焕发的乡村治理大效能,构建起“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天等县龙布村也积极推行积分制,建立了“积分超市”,通过村民用行动积分、用积分兑换物品的方式,进一步激发村民参与移风易俗、组织建设、公益事业、环境治理、乡村风貌提升等乡村治理的积极性。
目前,积分制管理已在崇左市各地广泛运用,通过民主程序将乡村治理各项事务转化为量化指标,对村民群众日常行为进行评价形成积分,并给予相应精神鼓励或物质奖励,形成了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江州区江州镇板备村岜牟屯围绕村级重点事务,制定“小微权力”清单制度,科学厘清村级权力边界,实现村级权力寻租“零空间”,设立村级监督委员会,构建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扶绥县百合社区易地搬迁安置点实行“农事城办”制度,在综合服务中心设立代办点,落实代办员,向群众发放“农事城办”服务事项清单,为群众提供45项服务事项,并组建“农事城办”流动服务队,让群众知政策、享红利、少跑腿、好办事,实现群众办事不用再回原迁出村。
全市通过推广清单制,将基层管理服务事项以及村民群众关心关注的事务细化为清单,编制操作流程,明确办理要求,建立监督评价机制,实现村庄事务制度化、规范化。不少地方探索推动乡村治理资源、机制、方法与数字技术互融互促,致力于打造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宁明县城中镇珠连村构建数字乡村监控云端枢纽,整合村委会的资产监管、建设项目等6大类别的26项权限明细以及村干部执行“小微职权”的10大程序,全部展示在智能显示屏上,创新设计微信小程序“即拍即报”,使村民能够即时捕捉问题,并对解决过程予以监督。龙州县谷阳村使用5G数字打造“智治平台”,融入积分制“云”管理模式,设置“随手拍”等治理功能模块,村民通过手机“慧村”平台等终端反映问题,乡、村干部“秒回”即办,及时处理群众的各类诉求。持续创新的基层治理方式、不断完善的基层治理平台,推动了多种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提升了乡村治理的智能化、信息化、精准化、高效化水平。
吹拂文明乡风,促进治理成效
天等县进远乡岩造村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工作,大力倡导破除陈规陋习、培育文明风尚,以“小改变”促进“大提升”,让“人情债”变为“人情味”,摒弃了陈规陋习带给群众的难言之隐和心头之痛。岩造村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通过召开党群共治会、参与制定村规民约、明确红白喜事办理标准等行动,将红白喜事操办等流程标准宣传到户,让群众操办有制可依、有规可守。
崇左市将持续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径,致力于以党建引领、促基层治理、谋乡村振兴,集中力量打造符合时代要求的乡村文化新风尚,让文明之风吹遍千家万户,让文明的“种子”在基层生根发芽,进一步筑牢基层治理之“基”。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