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子园乡白果村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西南部,村里深藏着一处青砖黛瓦的百年老屋,仍保留着传统皖西徽派大屋风格,与周边现代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栋百年老屋始建于1928年,分前庭和后堂两栋布局,为老式的青砖、小瓦、木梁建筑结构,总面积为175平方米。老屋原是一处祠堂,与众不同的是,这个祠堂不是单姓,而是由“黄”氏与“林”氏两家合资共建、共同维护、共同使用、世代传承,故名“黄林堂”。近百年来,黄林两家世代友好、和睦相处,互帮互助、患难与共。这种两姓同堂、以和为贵的传统家风乡风,在当地传为佳话。
与人为善,大力传承传统美德
黄林两家近百年来和睦相处,其秘诀不仅是互敬互爱、互帮互助,更多的是互谅互让、相互包容。走进“黄林堂”,大门上一副对联引人注目,上联是“烟生黄道继千秋”,下联是“日沐林园承二脉”,横批“江河交融”。据了解,白果村现有黄姓人口18户70余人,林姓人口8户40余人,每逢重要传统节日或家族大事,两姓族人都会齐聚于此,互帮互助,亲如一家,充分体现了“与人为善”的传统美德。
每当春节前夕,家家户户人员齐聚时,历任村民小组长都会在“黄林堂”组织召开板凳会,评议日常生活事务,倡导各自家人以和为贵,引导家人向善向上。
以德为先,大力弘扬优良家风
黄氏与林氏两个家族历来重视德治的力量与运用。在“黄林堂”内陈列着两家为中国革命献身的烈士名录——黄姓14名、林姓6名,烈士名录旁张贴着黄氏与林氏的家风家训,字句彰显着“崇德向善、修身养性、忠孝廉悌、爱国敬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每逢重要节假日或重要活动,都会有族中长者来到“黄林堂”为大家讲述革命故事,通过重温革命历史,激发人们的爱党爱国之情。
家族成员自觉践行移风易俗,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敬亲、勤俭节约等文明风尚,有效带动全村民风向好向善。
以让为先,不断融入和谐理念
“黄林堂”历尽百年而幸存,得益于以让为先的治理理念。据村民介绍,过去白果村的入村道路比较窄,随着村民家里的车子多了,道路不宽敞的问题愈发凸显。时任村民小组长林兴章得知村里要拓宽入村道路后,便召集小组村民到“黄林堂”开会。小组村民听说如果拓宽道路就得占用村民的山场、田地甚至厕所、猪圈等,有的提出要政府赔偿,有的提出要“以地还地”。这时,林兴章站了起来,指着“黄林堂”大门上的对联,大声对大家说:“过去老黄家和老林家连祠堂都能一起合建共管,难道我们连先人都不如吗?大家都不能让一让吗?”听林兴章这么一说,大家都放下争议,纷纷表示赞同。一个月后,一条宽敞的入村道路顺利修建完成,大家都说路修得好。
2023年4月,白果村党支部积极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工作机制,将“黄林堂”进行修缮整理,借鉴其精神内核,设立群众“拉呱”服务站,每月定期举行“拉呱”活动,宣传惠民政策,听取村民意见,化解邻里纠纷,党小组长兼村民组长承担“话事人”角色。同年7月,白果村正式聘请了3名红色评议员、7名志愿者,依托“黄林堂”成立红色评议站,积极开展政策宣传、法治教育、村民议事、平安建设等工作,2024年7月以来,村内共调解矛盾纠纷80余起,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
(作者单位: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