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孝文化内涵 创新基层治理的中国叙事

中华民族以“孝”为核心的伦理传统,历经数千年积淀,升华为一种浸润在民族血脉中的治理智慧。在现代化进程中,市场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的加速以及家庭结构的小型化,使孝文化的社会基础发生深刻变革。然而,孝文化所承载的责任伦理、情感纽带与代际秩序,依然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着深厚的文化滋养。当下,各地对孝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正以其独特的文化张力,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新的视角。

孝文化为基层治理注入传统文化力量。孝文化以家庭为原点,以血缘为经纬,强调代际责任与家庭凝聚力。信任、规范与情感纽带既是家庭的基础,也是社会治理的关键要素。这种“由家及国”的逻辑将家庭责任扩展为社会担当,进一步将亲情纽带转化为治理资源。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的实践颇具启示——当地将绵延千年的孝德文化融入网格化管理中,通过议事制度和孝文化活动开展,引导居民的意识从“血缘小家庭”向“邻里大家庭”延伸,以共同的价值观打造形成睦邻友好、守望相助的基层治理单元。

孝文化为促进基层治理制度创新提供新角度。孝文化既承载传统伦理价值,又具备与现代治理需求相适配的转化潜力,其本身具有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能够吸纳现代治理理念,重构基层治理与日常生活的链接,进而推动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安徽省黄山市委社会工作部的探索令人瞩目。当地推动各村将孝文化融入村规民约,融入503个村(社区)积分制评议细则,使“晨昏定省”的古老训导转化为可量化、可考评的现代治理指标。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制度创新,既延续了“百善孝为先”的文化根脉,又构建起“德治与法治交融”的基层治理新范式。

孝文化凝聚基层治理力量。孝文化基于家庭与亲情,恰似一条无形的纽带,将分散的社会主体重新编织成治理共同体。孝文化融入基层治理,强调了家庭、社区、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的协同作用。湖北省孝感市大力推进孝文化名城建设,注重孝文化研究与传承,通过孝亲进社区、孝德进校园、孝廉进机关、孝诚进企业、孝勇进军营的“五孝”建设,营造“小孝齐家、中孝敬业、大孝报国”的城市治理氛围,以志愿服务活动、孝文化阵地建设、孝德治理模式创新等,培育了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多元主体,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站在治理现代化的历史坐标上回望,孝文化恰似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既承载着千年文明的智慧结晶,又激荡着与时俱进的创新浪花。焕新这份独特的文化资源,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的文化自觉。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处,孝文化正以其独特的伦理力量,书写着基层治理创新的中国叙事。

(本刊编辑部)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