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南县党建赋能助推新兴领域高质量发展 等5则

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南县:党建赋能助推新兴领域高质量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聚焦新兴领域党建工作,通过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强化服务,助推新兴领域高质量发展。

强化组织建设,夯实党建根基。平南县推进党组织在新兴领域的全覆盖,县委社会工作部摸排企业党员存量,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应建尽建”,对暂不具备条件的通过联合组建、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等方式实现组织覆盖。目前,全县21个商会党组织覆盖率达100%,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覆盖率提升至87.8%。全县打造41个特色党建品牌,在“红色双创基地”,通过“党建+政策扶持+市场运作+专业服务”模式,推动政策链、资金链、创新链、产业链“四链融合”,成功孵化15家企业,建成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自治区级技术中心1个,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建强人才队伍,激发内生动力。平南县选优配强党组织带头人,推选党员企业负责人担任党组织书记,选派334名党建工作指导员“一对一”指导企业,推动管理层与党组织班子“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引导921家企业“党建入章”,强化党组织在决策中的引领作用。在队伍建设上,平南县通过“双培”机制即将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业务骨干发展为党员,形成人才输送良性循环。

服务民生大局,深化融合发展。平南县推动新兴领域各类组织和群体融入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与村(社区)联建,开展帮扶活动;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生态鱼、陈皮柑等产业,带动近7000名村民就业;累计捐款1500万元助力乡村风貌提升,展现社会责任和担当。

(王业祥)

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四聚四心”夯实基层治理基础

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委社会工作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四聚四心”工作法,从资源整合、情感沟通、多元途径、长效巩固等方面发力,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纠纷化解体系,不断夯实基层治理基础。

聚信息,搭平台,用心聆听。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持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畅通民情收集渠道(线上“12345”民呼必应热线+线下1个区级访调中心和66个居民议事厅)。

聚资源,早预警,细心排查。夯实辖区450个网格,压实全科网格员责任,通过定期走访、信息收集,及时掌握网格内邻里关系、家庭状况、企业经营等方面动态,对可能引发纠纷的隐患问题进行登记上报,及时处置。

聚方法,促多元,耐心调处。吸纳律师、心理咨询师、“五老”人员等建立“基层调解人才库”,并建立“李秋英调解室”“老贺调解室”等8个矛调解纷品牌工作室,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作用,切实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社会调解衔接联动机制,织密“区、镇(街道)、村(社区)、楼栋网格”全覆盖四级网络,与信访、法院、公安、司法等部门联合建立“绿色通道”,及时向当事人明法析理,阐释利害,开出矛盾化解“千金方”。

聚回访,强巩固,暖心服务。为取得矛盾化解“好成效”,按照“谁调解、谁回访”的原则,限时了解当事人对调解结果的满意度、协议履行情况以及是否存在新的矛盾隐患,持续跟踪服务,确保“案结事了、事心双解”。

(本文由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四川省宣汉县上峡镇:疏通矛盾源头治理路

四川省宣汉县上峡镇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深入推进县委“走基层、听民意、汇众智、优作风”活动,因地制宜推行多项务实举措,探索出矛盾纠纷前中后端多维化解新路径。

前端摸排搭建党群“连心桥”。构建“1+12+N”建议征集体系,以镇党委为指挥中枢,将全镇划分为12个网格,吸纳138名党员骨干、退休干部等担任社情民意联络员,形成“30分钟民生服务圈”。

中端化解精准服务解民忧。实行“115”群众诉求快速响应机制,即1小时接线办理、1天反馈结果、5天回访意见。2024年,累计办结群众诉求事项200余件,平均办理时长压缩至3天。

末端反馈凝聚善治“同心圆”。定期梳理重点建议,将中药产业发展、场镇改建等7个重点建议纳入镇重点工作实施计划,民生项目落地率达90%以上。建成双优亮点镇级“矛盾纠纷多元调解中心”,整合6部门资源,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解决。

(王晓跃 程元娟)

贵州省龙里县:志愿服务打造儿童温暖港湾

贵州省龙里县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工作,打造多支志愿服务队伍,通过编织爱心毛衣、实现“微心愿”、陪伴读书、呵护身心健康、宣传法律知识等方式,关心关爱未成年人。

龙里县每年由各镇(街道)收集整理留守(困境)儿童名单及相关信息,针对留守(困境)儿童中的重点儿童开展心理评估、心理疏导,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组织“爱心妈妈”巾帼志愿服务队以打一件爱心毛衣、写一张寄语、实现“微心愿”等方式开展与留守(困境)儿童“一对一”结对关护活动;组织留守(困境)儿童参观县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和参加心理健康讲座、“儿童保护”公益讲座、“守护花季·健康成长”青春期健康讲座等,有效提高留守(困境)儿童及家庭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此外,龙里县各志愿服务队积极动员引导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捐款捐物,参与困境儿童志愿服务活动。

(王利)

甘肃省高台县:在职党员进社区

甘肃省高台县以在职党员“双报到”活动为载体,引导共驻共建单位、在职党员、“两代表一委员”进社区。

党建引领聚合力。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引领作用,运用宣讲方针政策、化解矛盾纠纷、开展志愿服务、结对帮扶关爱、弘扬文明新风“五举措”拓宽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居民的载体,通过凝聚整合辖区内在职党员力量,推动共建单位与社区有效衔接,不断凝聚起社区治理强大合力。

多元服务聚人气。积极搭建平台,以共建单位、帮扶企业、在职党员、社区党员等“多员合一”的形式,成立“1+X”党建联建暨在职党员“微服务”俱乐部。实行部门单位轮值制度,由共建单位轮流设计当月“主题党日”活动主题,列出活动清单。组织在职党员组团到社区开展以“思想工作联做,共育城市居民;社会治安联防,共建安民环境;公益事业联办,共兴社区服务;环境卫生联搞,共建优美社区;文体活动联谊,共倡文明新风;党建工作联创,共促发展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六联六共”活动,使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更接地气。

圆梦行动暖人心。高台县各社区开展“居民点单、支部下单、党员接单”圆梦“微心愿”行动,收集整理困难群体“微心愿”,共建单位党组织及党员个人采取“组团”“结亲”等方式,认领“微心愿”帮助他们“圆梦”。

(本文由甘肃省高台县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陈小迪(实习生) 签发:王立国)